第344章:南巡鎮撫司-《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定安府的集議,被安排在了知府衙門。
衙役看到李長安的腰間玉牌后,立馬恭敬地將其引入大門,穿過各司衙門,來到最深處的明鏡衙署。
此地已經有不少身穿官府的地方官員聚在一起。
其中以后不少就在幾天前剛去東岳郡城,參加過李長安的婚宴。
見到來人竟然是李長安。
在場官員紛紛悚然一驚。
他怎么來了?
忠勇伯是爵位,副掌樓也是書院內部的職位。
沒有任何官位在身,他憑什么來?
心中雖然驚訝。
但還是有不少官員朝李長安抱了抱拳。
李長安雖然文道已廢,未來注定無法在官道上走太遠,但畢竟于國有功,當得起這一禮。
李長安逐一還禮,然后隨意找了個角落坐下,嚴格依照秦掌樓的話,少說少做,做做樣子就行。
“他怎么來了?”
“誰知道?今日集議可是為了南方三府之亂。”
“李長安詩文大才不假,但聽說才及冠,弱冠之年能有什么治世之法?”
“這不是胡鬧嗎?治理南方三府之亂,又不是寫文章作詩詞。”
“估計是白鹿書院在里面下了力氣。”
“這是硬要把李長安塞進南巡鎮撫司了嗎?”
“多一個人進去,你我豈不是就要少進一人?憑什么!?”
“噤聲……他于國有恩,更是因此廢了自己的先天文箓,讓他占一個名額也屬應當。”
……
在場三十幾位地方各衙司官員,都在輕聲議論紛紛。
李長安不用聽也知道是在說自己。
沒辦法,誰讓自己只是個嘴上無毛的弱冠青年?
而且沒有半點官位在身,更無治理一方的經歷。
能讓這些官員服氣才怪。
對此李長安倒也處之泰然。
不過是人之常情罷了。
府衙知事帶著一眾衙役,小心翼翼抱著卷宗走進來,在每位官員面前擺上厚厚一沓。
李長安朝知事點頭致意。
知事愣了一下,然后朝李長安抱拳回了一禮。
在這么多官員里,李長安是唯一一個朝他致意的人。
后面還有不少官員陸續走進來。
李長安坐在角落,倒也無人來打擾,反倒有時間仔細看看南方三府的卷宗。
這一看不要緊,李長安的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去年七月的水患,讓南方化為一片澤國,直到九月中旬才勉強解決。
然而水患過后,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南方三府差不多有三億百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