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兩道圣旨-《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
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今年為天授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布告天下,咸使聞之。欽哉。”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盛文強武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
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
爾白鹿書院學子李長安,燃薪達旦,破卷通經,詩文之盛天下皆知也。不意妖賊擾我奉川,爾奮身不顧,挽大廈將傾,扶奉川將亡。
茲特賜封爾忠勇伯,食邑臨縣,世襲罔替,揚我大晉文武之威于宇內,振我大晉忠勇之義于古今。布告天下,咸使聞之。欽哉。”
——————
天授元年,正月初一,
兩道詔書經由各地文昌碑,傳遍天下。
與此同時,
白鹿書院也將李長安追授為,東岳分院竹山第九樓臺副掌樓!
李長安的名字,在一日之間傳遍天下。
還有人不知道李長安是何人的時候,各地郡縣,就已經將李長安的生平經歷布告出來。
當太白、青蓮這兩個名號,和李長安的名字聯系起來之后。
天下皆驚!
“誰敢想象,曾經詩文鎮壓文圣榜,壓得一幫文宗大師連頭都抬不起來的兩個天之驕子,竟然是同一人!”
“何止于此?《梁祝》、《射雕英雄傳》……哪部話本不是傳世名著?”
“這個李長安未免太驚世駭俗了些,詩文、話本、書法無一不精,堪稱我大晉百年未有之文道大才!”
“李長安文道驚世,武道同樣蓋壓無敵!”
上至百官文士,下至百姓腳夫,哪怕之前早已知道李長安,再重新看李長安的經歷,都止不住地心神搖曳。
“一人之力深入敵后,以先天文箓撞碎妖圣石,為奉川三千里戰場強續一命!”
“而后又從妖族敵后奔行千里趕回前線,擊殺妖族最強七品,一首《鎮奉川》,重塑人族圣碑,徹底奠定勝局!”
“最后為救師長,只身入險境,命數消散,至今未歸……”
“所以……李長安竟然死在了奉川!?”
所有不明真相的人,全都難以置信地看著“命數消散,至今未歸”這八個字。
命數消散。
這是欽天監動用望氣術后得來的結果。
換句話說,就是人已經死了。
“可這第二道圣旨,明明是賜封,而不是追封啊!”
“人死之后,不應該是追封嗎?”
“你難道不懂陛下的圣心嗎?這是為了永遠記住這個為國捐軀的少年英雄,所以才用的賜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