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契合國運-《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經歷了一整天的發酵,文圣榜上解讀這首《行路難》的文宗已經多達五人。

    拜了文名的文士,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出現這樣的情況,徹底超出了李長安的想象。

    然而,《行路難》引發的風浪,還遠沒有眾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七月初五晚,

    當黑夜籠罩天地,突然一道光柱從京城騰空而起,照亮了夜空。

    星星點點的光點從光柱中向外飄散,仿佛夏日星空下的螢火蟲,輕盈地飛舞,融入風中。

    饒是夏日的炎熱,也似乎清涼了很多。

    “那里是……文昌碑!?”

    “發生什么事了?”

    京城百姓紛紛抬頭,看向光柱升空的方向。

    光點在半空悠閑地往下飄落,不少人伸手去接,頓時驚喜地發現,這些光點竟然有種沁人心脾的清涼。

    而且這股清涼順著皮膚,悄然流轉全身,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身體也仿佛變得輕松了一些。

    雖說細若游絲,但卻清晰可明。

    京城的光柱只是一個開頭。

    緊接著安廬、承和、清泰、定安、平昌、順衡等大晉十九府的府城文昌碑上,都爆發出了驚人的光華。

    光華迅速蔓延至全城,光點飛入千家萬戶。

    緊接著又是各地郡城,縣城……

    大晉國內,共計一千二百六十三座文昌碑,盡皆升起沖天光華。

    當眾人驚奇地匯聚到文昌碑后,紛紛不可置信地看到了文昌碑上,不知何時竟然出現了同一首詩。

    “《行路難》?”

    “這不是太白的新詩嗎?為何會突兀出現在文昌碑上?”

    “而且還擁有如此異象,發生了何事?”

    ……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為何會出現這般情況。

    大晚上,文昌碑突然鬧出這樣的幺蛾子,實在讓人摸不清頭腦。

    但很快有些消息靈通的人,得知各地文昌碑都爆發出異象,瞬間如遭雷擊,久久說不出話來。

    京城,

    翰林院何昌文,正著急忙慌一路小跑,前往翰林大學士沈寒松的府邸。

    這還是第一次沈大人如此著急地召見他。

    “卑職見過沈大人。”何昌文來到沈寒松的書房,恭敬行禮道。

    沈寒松示意何昌文坐下,然后揮揮手,將書房門關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