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驚變-《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三月十五,晴空萬里無云,

    李長安收拾好筆墨紙硯,早早出了門。

    此次參加縣試,師父安排的很是周全,不僅距離考場位置很近,而且沿途幾乎碰不到人。

    辰時一刻,考場大門準備打開。

    李長安跟著所有參與縣試的三百多名學子,一齊走入其中。

    走入大門,便是一處巨大的院子,所有人站在院子中間,面對中間的圣位石碑恭敬行禮。

    圣位石碑下有一口兩耳三足青銅鼎,這便是問圣鼎。

    縣試當天,此鼎可直接溝通人族圣廟。

    李長安拜完圣位石碑后,走入單獨的房間。

    問圣鼎中,一道道流光飛出,落在每一位參考學子面前,化作一頁長長的考卷。

    李長安掃視考題,詩文解讀和在修身院中學的相差無幾,而且這首詩也很出名。

    乃是一位文宗所作《望天門》。

    至于帖經,好比是前世的填空題,將圣人之言整段摘出,而后留下一處處空白,讓學子作答。

    這兩項問題不大,考校的只是記憶,對于已經是九品文士的他而言,出不了什么差錯。

    不到半個時辰,李長安便將半張紙的詩文解讀和帖經寫完。

    接下來是經義。

    李長安目光落在考題上,微微點頭,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一題,倒是中規中矩。”

    李長安微微沉思,開始落筆,

    “取自《孔圣論語·泰伯》中孔圣稱贊堯圣的名段,說堯圣太偉大了,百姓找不出詞來形容對他的贊美,他的功績也太卓越了,猶如平陽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李長安寫到這里,又把前世考試的那一套搬了上來。

    寫這種題,肯定要頌揚古圣先賢的化育之功……將堯圣做了哪些事,任用了哪些人,然后和現今眼下的情況關聯到一起,表示忠心。

    “在下勵志輔佐當今圣主,為百姓做番大事業……”

    李長安洋洋灑灑,寫的頗為順暢。

    雖然感覺自己有點不要臉,但這番馬屁拍出去,光正偉岸,絕對挑不出毛病來。

    第一題答完,再看第二題。

    李長安目光微微一怔,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這一題有點難了。

    李長安在腦海中回憶這一句出自何處,這樣才能結合上下文理解此句。

    沉思了一會兒,李長安方才落筆,

    “出自《尚書·大禹謨》,水能灌溉,火能烹飪,金能斷割,木能興作,土能生殖,谷能養育,此六樣被稱為‘六府’,乃天地大自然養育萬物生靈之物。”

    “所謂‘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圣人之德體現在處理好政務,將‘水、火、金、木、土、谷’這些東西都安排好,便可稱之為‘惟修’。”

    “孟圣有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經義之后,便是策論。

    李長安看到考題后便樂了。

    “北境戰場,強敵出動全部兵力攻打要塞,要塞守軍兵力不足,現領兵三萬,如何解要塞之危?”

    這不是圍魏救趙的翻版嗎?

    要塞不能動,自己這三萬兵力就算全堆上去有什么用?

    強敵既然出動了全部兵力,拿下要塞也只是時間問題,倒不如趁敵人內部空虛,直奔強敵心臟地帶,倒逼大軍回援。

    李長安寫的很痛快,恨不得把接下來的戰法也都寫出來,比如示弱以敵,請君入甕……

    可惜答卷篇幅有限,李長安及時收尾。

    整個縣試下來,李長安前后花了不過一個時辰。

    而整場縣試要持續整整一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