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年輕氣盛(下)-《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已經交過來的詩文,加上李長安的一共有十二首。
十二首詩,如果囫圇吞棗看過去,很快就能看完。
但徐年卻是慢慢品讀,逐字逐句推敲,即便眼前的詩文讓他大皺眉頭,也沒有直接扔到一邊。
而是仔細斟酌后,提筆在空白處寫下評語,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
他距離大師只有一步之遙,但并未瞧不起任何一首詩。
最后在評語結尾,還會寫上“此乃吾一家之言,互為討教”幾個字。
前面的十一首詩品讀完,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
最后一首就是李長安的《相思二首》。
徐年轉了轉頭,活動一下筋骨,遲遲沒有伸手把李長安的詩拿到面前來。
說實話,他是不太愿意看的。
李長安的表現在他看來,有點心浮氣躁了。
自己語重心長地說了那么多,依然沒有效果。
年輕氣盛啊。
“罷了。”徐年最終還是把桌邊的《相思二首》拿過來,“看完后找出不足,待會兒和他談的時候,也能言之有物。”
首先入眼的不是詩文,而是那一手行書。
“嘶……”徐年下意識倒吸一口涼氣,湊近手中宣紙,一個字一個字仔細端詳。
“明明是行書,卻在里面用了草書的筆法,增添其動勢;不僅用草書,還用了楷書,又多了絲靜態之美,妙……”
“線條多是以提按為主,偶爾會運用絞轉筆法,在轉折的地方用筆干脆利落。”
徐年還沒有看內容,就已經被李長安這寥寥幾十字震住了。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李長安的書法,竟有種在看書法大師作品的感覺。
行書不是沒有人寫,但李長安的這幅字,卻讓人耳目一新。
“這個‘骰’字,代筆用的堪稱一絕,那么多筆畫一帶而過,偏偏沒有影響字的美感。”
徐年嘖嘖稱奇。
“可惜了,還是能看得出匠氣,轉折看似干脆,依然有點拖泥帶水之感。”
雖然嘴上說著可惜,但徐年眼睛卻泛著光,像是看到了獵物的狼,揮手把門關上,然后小心翼翼鋪平手里的宣紙。
“雖說還沒到大師水準,但明顯已經走出了一條新路,不可多得啊。”
徐年搓搓手,重新鋪開一張宣紙,準備把李長安的詩先謄抄下來。
這么珍貴的一幅字,他可舍不得在上面動筆品評,一定要保存下來。
“這個李長安李太白,想不到竟還有一手好字,偏偏還獨樹一幟,當真天才到了這種程度?”
徐年邊抄寫邊贊嘆,“不說詩的內容,光是這字,就是一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