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集 团利益-《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2/3)页
低头思考片刻,法正不情愿地说道:“主公若真心招抚这些家族,他们至少半数会为主公效力。可是……”
“可是你们不会答应。”
郭嘉爽朗一笑,法正闻言面色一变,惶恐道:“在下不敢,主公如何行事,在下以及同僚们不敢不服。”
神色玩味地瞧了瞧法正,郭嘉抓紧缰绳,目视前方,淡笑道:“他们要走,由他们便,呵呵。”
郭嘉拍马加快了回城速度,法正从后望去,表情一松,同时露出了一丝苦笑。
每个诸侯本质上是军阀,但却代表了一个政治集团,维护和扩大集团利益是他们拥戴统治者的出发点。
袁绍,刘表有士族支持,拥戴袁绍的政治集团出发点是帮袁家君临天下,拥戴刘表的政治集团则是维持他们在荆襄的利益。
袁绍得到拥戴,但能不能掌控大局,则要看个人能力,他控制不了局面,就会使得他的治下士族阶级产生恶性竞争。
刘表只是荆襄世族推到台面上的一个代表,荆州士族拥戴刘表前,宗贼作乱,他们的利益遭到侵犯,甚至有覆亡之危,所以刘表上位,可真正主宰局面的还是荆襄世族。
曹操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用天子做招牌来吸引士族投效,一方面又唯才是举招贤纳士,久而久之,会在内部产生矛盾,可曹操不光是军事家,也是位出色的政治家,他远非袁绍能比,袁绍玩平衡玩的自已都糊涂了,曹操却比袁绍看得清楚,让士族把持大权,就等同把命脉交给了别人,所以曹操提拔寒门庶族来压制士族,使得他在统治上是占据主宰地位。
郭嘉经过数年休养生息,拨乱反治,也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集团,他的政治集团效忠的是郭嘉,追根究底是这个集团形成的原因,科举取士,怀才不遇或出身寒微永不可能通过举孝廉茂才出仕的才士之辈拥戴郭嘉,就是因为他们不需看人脸色,不需投身豪门为其羽翼,在这样的环境下,益州各级官员是否结党营私,不能轻易下结论,至少,他们在出仕的时候,并不带有任何势力色彩,而这股政治集团从整体来看,他们的利益,都是郭嘉这位统治者给予的。
臣得树人,主失其党。
刘协想歇斯底里地问袁绍为何不做忠臣,可郭嘉却想问一问刘协和他的父亲以及先前几位汉帝。
袁家四代三公级大臣,通过举孝廉茂才提拔起来了多少官吏?升迁任免,地方官吏皆看袁家脸色,到了汉室崩颓,一朝即倾的时候,山东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政治集团,而站在这个金字塔最顶端的,却不是刘家,而是袁家。
能把责任全归咎在袁绍身上吗?他不过是承继了先辈留下的基业,加上有了一点野心罢了。
郭嘉能靠士族打江山吗?不能,他废孝廉兴科举,除了因士族官员不少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更多的原因是他要建立一个真正强大的统治阶级,首先一点就是断绝臣子培植党羽的途径,其次,一个为他而服务,忠心与他,利益前途都系在他身上的政治集团,才能使他内部稳定,一致对外
司隶地区,三辅京兆周边的大大小小士族豪族想要投奔曹操,这里面肯定有人才,但郭嘉不会惋惜,道不同不相为谋,想要为郭嘉效力,想要在郭嘉治下出仕为官,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举,郭嘉不会为了几个士族人才而改变初衷,否则就侵犯了他治下官员的利益。
士族拥有不俗出身的便能在袁绍曹操那里得到一份很好的前程,在郭嘉这里显然要靠真才实学,所以他们弃郭嘉而去,相反,出身卑微又有才学的人,或是落魄豪族攀不上关系的才士,则会来郭嘉这里凭借自身才干出人头地。
这就是郭嘉崛起的资本和立场,将来,不可避免地会与袁绍,曹操等人产生冲突,政见不合,同朝为官不过是争执,但诸侯之间,则会用征伐来解决,两方政治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也就会兵戎相见。
返回长安后,郭嘉在府中召来文武,关中战事已经结束,到手的是关中土地,是时候分配这里的利益了。
吴懿被郭嘉派回了汉中接替徐庶,又让驻军陈仓的吴班领了五千兵马去扶风西部稍作防范,虽然在他们西面是马腾,比韩遂要更好相处些,可郭嘉的防范工作,不能松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