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劉敏才說:“老臣也不是什么天才,里面大部分內容是老臣親身經歷,或者是造訪各行各業的名家打聽得來的。編撰之時,也請過不少人幫手收集材料。要說內容,其中有六成是我親筆所著,剩下的部分有不少是別人供稿,我還沒來得及全部整理完畢。” “別人都有誰?”鐘陽明問道。 “那可就數不過來了,為了寫好這部匠人之書,我花了多年時間,為我供稿的匠人數以百計,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收到天下各處送來的書稿……”劉敏才說著突然眼睛一亮:“老臣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這些人有問題。他們夾帶了不利于太子的私貨,塞進了我的書里。” 鐘陽明點了點頭,像是這種超大型的書目編撰,光靠一個人肯定是不夠的,劉敏才沒問題,或許就出在其他作者身上。 “劉侍郎你仔細想想,在被構陷前后,你是否走漏了什么風聲,或者突然收到了新的稿件還沒仔細看?” 這是鐘陽明想到最大的可能,里面必定收藏了跟太子密切相關的東西,很有可能將他置于死地,所以才會突然做出這種構陷大臣的事情。 鐘陽明現在也明白劉敏才的委屈了,怪只怪他碰巧不小心將書稿給燒了,讓太子誤以為他已經看過書稿,還留了副本,所以才會嚴刑拷打。 但劉敏才哪里知道貓膩在哪,一個勁地說不知道,就被太子的人認為是受盡酷刑也緊咬牙關,這嫌疑就更大了。 這么想來,劉敏才確實挺冤的。 劉敏才苦笑道:“我大概知道是哪一份了,有一份書稿是從江南送來的,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只是暫時存放到《天工格物》的書架上。算算時間的話,應該是這份了。可是,我已經不小心燒了啊。” “寄送的人是誰?”鐘陽明又問。 “具體名字不知道,但我當初委托余杭商會幫我收集相關的資料,應該就是他們郵寄過來的。” 江南,余杭商會,鐘陽明估計,這跟江南的天災和人禍密切相關。 “罷了,劉侍郎你在這等著,我將你的家人帶來,然后便離開京城。” 不管是什么證據,這會兒都燒成灰了,鐘陽明只能讓植物重新長出來,卻沒辦法讓灰燼重新變成紙。 劉敏才問道:“殿下,離開京城之后,我們去哪?” 鐘陽明說:“大概是玄虛觀吧,若是劉侍郎你想去別的地方,我也能為你安排。” 劉敏才卻激動地說:“殿下去哪,老臣就去哪,殿下放心,待老臣養好傷,不管是刀槍還是弓箭,不管是甲胄還是云梯,老臣都可以給殿下你造出來。” 鐘陽明正想說他太客氣了,但突然感覺有點不對。 這人是不是誤會了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