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它們的學名叫儒艮,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的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 直播間觀眾也有人認出了它們的身份。 “竟然是儒艮,沒想到在大堡礁真的見到了瀕臨滅絕的儒艮。” “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大肆獵殺儒艮,現在數量已經極其稀少,小林哥運氣真好竟然還能遇到幾只。” “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人類總是擅長獵殺這些動物。” “我國臺省海域曾經也有儒艮生存,可惜現在已經滅絕了。” 林染在海底靜靜的望著儒艮在海床捕食。 儒艮是海生草食性獸類,只攝食海床底部生長的植物。 以多種海生植物的根、莖、葉,與部分藻類等為食。 它們不會使用門牙來咬斷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來攝食。 隨著它們攝食海草,林染能夠清楚的看到一條啃食過的痕跡。 “儒艮好像一天要進食四十五千克的食物,真是難為它們了。” “它們進食的動作好像一頭牛呀,一邊咀嚼,還一邊不停地擺動著頭部。” “正是因為這樣,它們才會有海牛的稱呼。” 儒艮數量稀少,即使在最大的聚集地澳大利亞也只有數萬頭。 甚至全球儒艮的數量不過只有十幾萬。 林染沒有打擾它們的進食,緩緩退出了它們的生存區。 在海底待了一個多小時,林染便返回了海面上。 周圍有酒店的游艇,工作人員見到林染便把他拉了上去。 午飯可以選擇在游艇上進行,游客甚至還能捉來魚蟹交給廚師做菜。 林染沒有捉海魚,隨便在游艇上吃了一些。 吃飯的同時還跟直播間觀眾說著自己的行程。 “在大堡礁待了一個多星期,下午就要返航了。” “回去的時候帶大家欣賞下澳大利亞的海洋景色。” 林染返回酒店的時候林父林母他們已經收拾好了行李。 工作人員幫忙把行李都搬到了他們開來的游艇上。 林染駕駛著游艇朝著海沙島的方向駛去。 結果尚未離開大堡礁附近的海域,便看到兩頭大家伙浮出了海面。 “座頭鯨,好大的座頭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