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書店有那么多書,你偏偏買了《少年偶像》。 電視臺有那么多劇,你偏偏追了《公主的新衣》。 書你很喜歡,劇你也追得很開心,一開始你并沒有意識到書的作者就是劇的編劇,當這個事實忽然被揭露時,驚喜之余,你覺得這可能是緣分,是宿命! 兩份喜歡疊加在一起,“1+1”絕對大于2! 這和暗戀差不多,感情的加深大半來自腦補,暗戀對象還什么都不知道呢,自己就把自己感動不得了。 這事兒最開始還是個不追劇的男讀者發現的,男讀者是《少年偶像》在天涯正火時被帶入坑的,平時并不追劇,可家里的電視被妹妹占著不放,陪著看了兩集,偶然發現編劇是“聞櫻”——可憐的張光真老師,大名明明排在聞櫻前面,在男讀者眼里竟生生被忽略了。 這個男讀者將自己發現的線索整理成帖子發到了論壇里,短時間內跟帖無數,才有了讀者們涌入聞櫻的博客,向聞櫻留言求證的情況。 雖然已經知道了聞櫻的本名,但讀者們更習慣稱呼聞櫻是“小魚”,叫起來更親切。 老讀者們比較佛系,沒有太大攻擊性,剛剛從李夢嬌、云宸粉絲和電視劇觀眾轉化來的新讀者們就完全不一樣了。 新讀者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寶藏,揮著鋤頭使勁挖,越挖越快樂,很快就把《少年偶像》的名譽權官司挖了出來。 聞櫻不是時時刻刻都能登錄博客,并沒有及時回復讀者們的疑問,導致這個帖子持續發酵,跟帖的人多了后帖子就轉了風向,從大家湊在一起快樂扒皮聞櫻的馬甲,變成關注官司的進展。 “逆流的魚”贏了名譽權官司,法院判決《愛格》要在十月刊公開道歉,同時韓琴也要道歉。 雜志十月刊沒上市,所以沒道歉,這個可以理解。 那韓琴道歉了嗎? 當初在論壇上匿名爆料時的丑陋嘴臉還歷歷在目,“逆流的魚”用“小魚本魚”這個id留言勸阻,韓主編都不為所動,那股囂張氣焰隔著電腦屏幕都能感受到。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為了挽回名譽,小魚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現在官司都贏了,判決書都刊登了,韓主編怎么還不道歉? 有人在帖子里普法,說一審判決后,雜志和韓琴可以提出上訴,不服判決結果自然就不用道歉啊。 “不會吧?” “臉皮也太厚了!” “知錯認錯還算條好漢。” “韓琴道歉了嗎?韓琴什么時候道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