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始皇:这青霉素竟然如此厉害。 刘彻:有多少百姓死于高烧不退,又有多少军人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这可真是一个好东西。 宋慈:我本来想把配方打出来,发放弹幕上的,可惜发不出去。 朱棣:什么时候,我大明有如此良药。 “我知道大家心里意难平,不过奖励东西还是要看缘分的,我这才刚开始说第一位呢,又可能再出现一位呢,莫要操之过急,还有这奖励,特别是后世配方,书籍一类的是不能发出去的。” “讲完了法医鼻祖,再让我讲下儿科鼻祖。”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的官服,是根据颜色来区分等级,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官员身穿紫袍,佩带金鱼袋。” “宋时期还用“紫衣金鱼袋”来指代官衔,北宋时期有一位医者,因其高超的医术获赐“紫衣金鱼袋”,他就是中国古代的儿科鼻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幼年丧母,父亲钱颢擅长针灸,平时嗜好喝酒和远游,后来隐匿姓名东游于海上,不知所踪。姑母一家可怜钱乙孤苦无依,便将其收养,视如己出。” “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钱乙的姑妈出嫁到姓吕的医生家里,因为可怜他是孤儿,就把他收为义子,并且长期教他学习医术,长大以后,姑母又将他父母亲的事情告诉了他。他哭了一场,请求出门去寻找他的父亲,前后一共往返了八九次,总共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把父亲接回家来。” “但那离父亲出走已经三十年了,乡亲们对此感慨万千,父亲呢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交给了钱乙。” “钱乙也不负所望,在医术上颇有了解,特别是哑科类更是非常精通,他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大家都知道,哑科在古代算是比较难治疗的一种,因为小孩还小那种刚出生的宝宝,不能言语,即时能言语的宝宝,也是词不达意,而当时的大夫都讲究一个“望闻问切”所以说当时的哑科病最难治疗。” “正因如此,在大家那个时代,许多大夫面对儿童的病症无从下手,也不愿意给小孩子治病,所以许多孩子没长大成人就早早夭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一位医生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不仅自创了一套给小儿看病的方法,还留下了不少病例和儿科医学著作。他就是在当时赫赫有名,在后世被尊为“儿科之圣”的钱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