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首诗-《大唐盗帅》
第(2/3)页
杜荷笑脸对着纳言:“不知法师又怎么解释此事?百姓诚心只因给的钱少”不闻不问。孔秀是个jiān商,但因为给的钱多”便能够得到亲自接见,而且还有上等的龙井茶招待,不知法师所说的虔诚之心”到底体现在哪?”,纳言无话可说,其他高台上的和尚,也沉默不语。
其实这的人的通病,不可避免的,其他寺庙也是一样,他们都有各自的大*容,为了留住这些大顾客,亲自接待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这个时候说出来,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这也是杜荷的高明之处,在杜荷心中,佛家最难辩驳的关键在于将问题的所在都放在了虚无缥缈的未来。
也就是众生平等的因果关系。
前世种善因,今世得善果。恶人作恶”之所以能够继续为非作歹,是因为时候未到。好人受到了恶报,是因为上辈子作恶,这辈子惩罚,想要避免就需要不断的信佛,不断的种善因。
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故而也没有人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无法以言语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开始杜荷打算利用佛法的漏dong发难,将所有的和尚都给驳倒。但他很快就发现了错误”他对于佛教的认识,仅限于耳熟能详的几句,而且都是不求甚解,从字面上理解意思。
就比如第一句的“众生半等”险些出了大丑。
接下来杜荷自然是学乖了”跟一群和尚比佛法,那是茅坑里点蜡烛……找死。
于是,他改变了方法战术”不再舍长取短,抓着孔秀这一点,穷追猛打,将弘福寺里的这群贼和尚的嘴脸都bi出来。
萧璃惊疑的望着纳言,心中也渐渐怀疑起了纳言:“大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诚然萧璃确实与杜荷的父亲杜如晦有着矛盾,但那都是因为皇帝更替不可避免的事情。萧璃是李渊的心腹,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具在两人之间的取舍是很明显的。
萧璃本人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大臣之一”以正直刚烈而扬名。他虽是佛教最虔诚的信徒,但为人却是值得信任的君子,一是一,毫不做作,将他拉拢过来,也是杜荷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
杜荷见萧璃问纳言,抢先道:“其实一切都在一首诗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