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郭工的意思,我们应该又有机会合作了?”
常浩南轻握了一下徐洋主动伸出来的手。
“是的,我很期待。”
后者抬手理了一下耳边的乱发,浅笑着点了点头。
从各种意义上,徐洋都毫无疑问是个天才,在见过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她从未遇到过一个能够在合作中和自己适配的同龄人,往往都需要她中断自己手头的工作来等待,甚至去协助其他人,才能正常推动进度。
就连在伯克利留学时候的导师,到她博士二年级以后,都经常觉得跟不上思路。
徐洋并不在乎自己能者多劳承担更大比例的任务,但是在专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其他人的进度落后而频频被打断思路却是一件非常让人抓狂的事情。
因此她逐渐开始习惯于更加简单的合作方式,也就是由自己抓总整个项目,再分出一个个小的、且不会影响自身工作整体性的工作给其他人。
而这种工作方式实际上需要的是并不是同事而是手下,所以在加入计算技术研究所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徐洋除了自己带的几个研究生之外几乎并没有跟其它研究员进行过什么深度合作。
直到遇见常浩南。
她第一次体验到了有一个工作进度能跟上,甚至略微领先于自己的同伴是什么感觉。
总之就是爽。
很爽。
在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竟然有另外一个人能跟自己同频交流。
所以这段时间,徐洋确实一直很怀念和常浩南合作的那几天。
而后者自然也不会排斥跟这样一个各方面都是顶级的学者合作:
“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有了二位的鼎力相助,相信我们对那部干扰吊舱的研究工作必定会非常顺利。”
见到两人飞速达成共识的一幕,最高兴的就要属郭林了:
“那这次我回金陵之后就马上向上面打报告提交项目申请,邀请二位一起加入,如何?”
他的语气中突出一个迫不及待,生怕这两尊大神回去之后就改主意。
“好。”
常浩南的回答十分简短。
“可以,那我就等着你们的消息了。”
反而是看上去有些生人勿进的徐洋反馈更积极一些。
“不过说起来也真是巧啊,我们两个的那篇论文,应该是刚发出去就同时被机电二局和你们14所看到,然后分别应用到了霹雳11导弹和1472雷达项目,最后还一起装在了歼8C上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