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三倍音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3)页

    二人几乎同时转过头,看向了不远处停机坪上面那架正在进行飞行前检查的米格25。

    在它的机腹下面挂着一个外形都有点像副油箱,但尺寸还要更大的的流线型物体。

    “所以那个鬼东西到底是什么,带着它飞行的感觉非常糟糕。”

    实际上,这也是让穆克吉感到有些恼火的另一个原因。

    他只知道这个东西是某种侦察用的辅助设备,但绝对不是俄罗斯人造出来的东西,因为米格25载机只能通过一个后改装的拨杆开关控制它开始或停止工作,并不能对其进行任何其它调整。

    而任何一个飞行员,都不会希望自己的飞机上存在这样一个控制之外的东西。

    况且还会影响飞机的极限飞行性能,让米格25无法像他们的中队名字一样突破三倍音速。

    中队长耸了耸肩,用不太确定的口吻解释道:

    “美国人送过来的,说是可以对地形进行雷达测绘,并且还能记录扫描过来的一切雷达信号。”

    “所以这是一个能同时进行主被动雷达侦察的吊舱?”

    穆克吉挑了挑浓密的眼眉。

    他们并没有购买米格25RBV和RBS这两种雷达侦察型号,所以过去只能对目标进行昼间光学侦察。

    尽管侦察机本身很难被拦截,但要想防范单纯的照相侦察却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用最原始的伪装手段即可。

    尤其是对方还有一部海拔5000多米的雷达站,可以从他们起飞就全程进行跟踪,哪怕面对米格25也有差不多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

    所以他们过去搞越境飞行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侦察,倒不如说是挑衅。

    毕竟在三十多年前吃过一次大亏。

    但如果有了这种吊舱,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绝大多数的光学伪装手段对于SAR雷达而言是无效的,更不用说这东西还能捕捉对手的雷达信号特征,这是在空地对抗中很重要的技术参数。

    “没错,我听到的版本是,美国人了解到华夏在日喀则部署了一个新的防空导弹团,他们认为有可能是S300PMU1,想要取得相关证据,去给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

    中队长继续讲着之前去司令部开会时听到的一些传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