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哦……606所那边今年申报的那个……” 歼8C目前还没有设计定型,并且毕竟是涉密项目,也不会用特别公开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常浩南现在更具知名度的身份还是那个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 这种头衔搁在外面几乎没有影响力,但在航空系统内部完全可以作为硬通货。 “梁总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和182厂的同志们一起合作。” 经过八三工程的历练之后,常浩南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经逐渐习惯了应对类似的场面,再不是前世那个连参加研讨会都有些紧张的小角色了。 “您好,常浩南同志,能有杜院士和您的帮助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间压力非常紧,运8J是在运8C全气密型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部分并不涉及飞机的翼面部分,所以这次事故对于整个运8型号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 “我们马上就要交付给邮政航空一批新型号的运8F,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机翼结冰隐患的话,可能会导致用户拒绝接收,还有正在和波斯那边洽谈的出口订单,同样会受到影响。” “嗯……关于时间方面我没办法保证什么,但肯定会拿出最快的效率。”常浩南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先去看一下设计资料?” “好,跟我来。” 看着常浩南信心满满的样子,原本心急火燎的梁绍修也跟着冷静下来了不少。 实际上,常浩南知道运8机翼结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不过他在这一世从未接触过运8相关的资料,直接拍胸脯打包票实在过于违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安12/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以结冰情况最严重的水平尾翼为例,其只有一套分布在整个平尾表面、雨露均沾的电加热除冰系统,而且这套系统还只有一档最高电流模式可用。 在苏联那边,考虑到北极圈附近的气候条件,这个设计还是勉强可用的,反正温度够低,大电流就大电流了。 即便如此,安10/安12的飞行安全记录也相当糟糕。 而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华夏,如果在还没结冰的情况下长时间开启加热系统,就会导致绝缘胶层急剧升温碳化,进一步产生短路并烧穿平尾蒙皮 所以飞行员必须在确认平尾有结冰风险,甚至已经开始结冰的时候,再把电加热装置打开。 就算这样也会面临风险。 因为机翼不同部位的结冰厚度是不一样的,而除冰装置的加热功率却是平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