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章 洛阳攻守-《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第(2/3)页

    廖立想了想,也认为这是缓兵之计。我们突然进攻。他们措手不及,需要调人马、运武器、备物资,然后才能组织起反攻来,曹魏国大,又是以战定天下的强国,其战争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无论如何。战争不能停,打下来的地盘才是实在的东西,他一天不交荆州,咱们就打他一天。就算交了荆州,也不能轻易放弃这个好机会。

    不过,既然他说交割荆州,那明天就让他签字儿,不落实,哪怕落在手里个东西骂骂他们也好嘛。

    我与廖立相视而笑,和东吴,攻曹魏是主题,岂能因一个荆州而袖手。

    可是,孙资不肯签字儿,他说这种事情落在纸上太丢人了。但是他说,曹魏可以先行退兵,把荆州交出来。好奇怪,以曹魏之力,我们就算是全力攻击,也无法将之灭国,只能是一步步削弱他的实力罢了,他怎么会如此示弱?若当真如此,那我们何必要拼命攻击他,若能从谈判桌上得到利益,那么为什么要用刀剑呢?我又不疯。

    但是,这里面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我表面上看着廖立等人说话,心里发疯一样转著念头。虽然细务上我不见得胜过他们,但是决策问题,把握全局,我一向不会自卑,甚至我认为,就算是孔明,他也不一定比我强。在这世上,太精明的人,他们不肯吃一点亏,所以就会斤斤计较,就会忽略了大局。相反我这种拿着吃亏当饭吃的傻人,却会轻易看到问题的所在。

    我在脑子里用笔划了一下,荆州,东通吴会,西连巴蜀,南极湖湘,北控关洛,得此地之后,向北向南,皆可形成进攻的形势。自古是争雄天下的宝地。当年为了一个南郡,东吴和我们就翻了脸,如今曹魏竟然要主动让出一个州,他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想要勾起我们与东吴的宿怨不成?

    我想着这种可能。

    记得在二叔关羽攻打襄阳时,曹魏就几次想要放弃,后来二叔败北,吕蒙占领荆州,曹仁甚至一把火把襄阳烧了,自己逃回了樊城。直到后来发现吕蒙没有北进才又重新占领襄阳。虽然曹魏这些年经营荆州,但是除了南阳,其余地方还都是几国相争的交替控制区,季汉有时攻过去,东吴有时也打过去。虽然说曹魏放弃这块地方要下极大的决心,但其实对他的损伤并没有那样大。反而他的军力回收了,力量增强了,离开了水地,在陆上东吴又如何能捍得动曹魏的铁骑?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解释么?

    但是,若是他们当真出让,其结果会是怎样?我们难道为了与东吴的和好,放弃在荆州的利益?让东吴得这个便宜?但是,若不让,我们该如何与他们商议?而季汉的底线在哪里,东吴又会怎么做?

    眼下,天下的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曹魏八面受敌,季汉和东吴联手强攻,一鼓作气攻下宛洛也不是没有可能,不,是希望极大。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东吴突然变了卦,对我们的危害就太大了。不行,东吴鼠辈,鼠目寸光,自孙策死后,进攻之心就极淡,而得荆州,定中原,又是鲁肃还活着的时候提出过的政策。东吴对荆州有着极特殊的感情,我可不能忽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