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个女人间的决斗-《太平公主》
第(2/3)页
敏儿从头到尾细讲了一遍,并在供状材料上画了押。
这时,太平公主才发现旁边还站着个老道士,她忘了他与这件事的关系,问道:“我家又不做道场,你来干什么?”太平公主的一句俏皮话,说乐了满堂上下的人,韩合一胆大了许多,他回道:“公主殿下,我来要儿子。”
“什么?”公主奇怪地望着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贫道乌龟韩。”
太平公主愣住了,她想起了四十多年前那个憨憨厚厚的汉子。
“你还没死?”
“公主殿下,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还有得活哩!”
“你来寻仇?”
“不,我是被捉来的,也是贫道的机缘,借此向殿下讨还儿子。”
“啊,二桂!”太平公主说:“可以,我马上就还你。”
说着,转过身来吩咐公主府总管家:“快去宫中把太监二桂叫来。”
韩合一当然不敢说他早已见过,只不断向太平公主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说:“谢公主大恩大德,只是……”
“只是什么?”太平公主问。
“只是他已不是原来的二龟了,我家的香火便从此断了。”
公主无话可说了。但她看到站在一旁的敏儿,不觉心里一亮,问道:“敏儿.你回宫还是回家?”
“奴婢绝不回宫,不过我无家可回。”
“好。”太平公主笑了,她脑子里马上闪过一个奇异的计划。
她问韩合一道:“乌龟韩,我问你,你怎么又改名韩合一了呢?”
“师父说我先当和尚,后当道士,两道合一。”
“看来你也是一个立志不专的出家人。你刚才说,你要讨还一个完整的儿子,可以,我做主为你娶房妻子,让她给你多生几个完完整整的儿子,连本带利都还清,你说好吗?”
公主的话一说完,堂上堂下一阵哄笑,笑得韩合一脸红心跳,他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太平公主,她又说了:“这是天赐良缘。敏儿,过来。我问你,你已无家可归,我把你许配给他,你愿意吗?”
“他?”敏儿看着韩合一说:“嫁给一个老道?”
“那容易。管家,快把韩合一带进去换换衣裳,梳洗打扮一下。”
韩合一一心要儿子出宫,就是想要他娶妻生子,好续韩家香火,可是儿子不愿出宫;话又说回来,即使他愿意,一个太监,又能怎样?太平公主一句认真的玩笑话点醒了他,他也就半推半就,口里说不好、欠妥,脚步早随管家进去了。
再次出来的韩合一已焕然一新,头戴青丝帽,身穿绿布袍,脚踏一双厚底皮靴,除了脸上的皱纹依然如故外,全身上下伸伸展展,俨然一个教书先生。
太平公主叫过敏儿说:“我给你讲个故事,还是父皇在世时,有年考进士,有个程姓书生高中第二名,父皇接见他时,见他白发银须,问他青春几何?他说七十有三。问他有几个子女?他说尚未娶妻。父皇就赐他一个年方十七的宫女。结亲时,有人写诗跟他开玩笑:‘新人若问郎年纪,五十年前二十三。’自古以来老夫少妻、红颜白发的佳话多的是。你就不要再去计较他的年纪。再说,他父子救了你,你们相遇,也是缘分。你看他那老实巴交的样子,将来一定不会欺负你。”
一席话,把敏儿锁着的眉头说消散了,低头笑说:“全凭公主殿下做主。”
太平公主这时叫过韩合一和敏儿,对他们说:“今天,我就给你们做主,结为夫妇。望你们早生贵子。好续你韩家的香火。”
韩合一、敏儿双双向太平公主跪下,齐声说:“谢公主!”
这时,管家带着二桂到了。
二桂见了公主,忙下跪问安。只因走得匆忙,那手形小木板未来得及带上,他感到很是遗憾。
太平公主手指敏儿说:“二桂,快去拜见你母亲。”
二桂愣住了,从小就没听说有母亲,怎么现在钻出个母亲来了?及至看见父亲已还俗,穿着常人衣衫喜滋滋站在那里,旁边站着他昨天搭救的敏儿,便有了几分明白。遵照公主吩咐,认认真真地叩头,恭恭敬敬地说道:“给父亲、母亲大人请安道喜。”
太平公主说不出自己这时的心情,欢喜吗?悔恨吗?戏谑吗?好像样样都有。她看看二桂说道:“二桂,你在宫中这么多年,实在不易,愿意出宫,你就走。我会重重赏赐你。”
“走吧,二桂,跟咱们走吧。”韩合一说。
“不,我不走,我要留在宫里,我要侍候太平公主殿下。”二桂说得很坚决,很固执。
太平公主导演了这场喜剧后,迅速赶到相王府,将皇上被韦氏母女毒死的经过细细讲了。相王听了止不住泪流满面,连连叹气,却一点儿也拿不出办法。他只有说:“皇妹,你看着办吧。”
太平公主听了并不觉相王无能,心中却暗暗高兴。
急急回府后,太平公主唤来临淄王李隆基,对他讲了皇上被害、韦氏制遗诏等情节。李隆基也把他从宫里太监总管高力士那里得到的消息加以应证,说明情势很危急。但他却胸有成竹地说:
“姑妈勿虑,侄儿我已安排内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刘幽球,御林军将领麻嗣宗、陈玄礼,果毅都尉葛福顺、李仙凫,以及家将王毛仲、李守德等,做好一切准备。韦氏各支军队中我都有人,他那边稍有动作,我都知道。现在是密切观察形势,找准时机,务求一举成功。”
太平公主点头称赞道:
“贤侄实在精细果断,思虑精密。”
但她心里感到恐惧。他怎么一点也不像他的父亲呢?
韦氏将上官婉儿拟定的遗诏给宗楚客看。
宗楚客将诏书向书案上一丢,说:“不行,要改。”
“怎么改?”韦氏问。
“相王旦参谋政事要改掉,加封他个太子太师的空头衔就是。皇后知政事改为‘皇后临朝摄政’。不然,一番苦心就白费了。”
韦氏有些为难地说:“可那是与太平公主一起商定的呀!”
“不管她,明天通知相王、太平公主和诸宰相上朝,宣布了就是。造成既成事实,看她其奈我何!”
第二天,韦氏请相王、太平公主及韦温、岑羲、宗楚客、崔湜、纪处纳、苏环等十余个大臣入宫,宣布遗诏。
太平公主听了,拍案怒吼道:“昨日我亲见遗诏有‘相王旦参谋政事’,为何没有了?原来‘皇后知政事’怎么成了‘皇后临朝摄政?’”
宗楚客对太平公主怒目而视说:“相王参谋政事,皇后知政事,同在朝堂上,于理非宜。自古有‘叔嫂不通问’的规矩。相王参谋政事理应修改。”
尚书右仆射苏环平时以敢言著称,他不惧韦氏权势,说道:“遺诏岂可随便更改!”
太平公主则冷冷地说:“那就随他们的意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