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愈挫愈奋-《杨雪舞百人百传》


    第(2/3)页

    孙中山这个想法坚定下来后,于1900年9月25日,与偕内田良平、山田良政赶赴台湾,争取日本的支持,购置一些先进的军械。

    “我们大日本帝国,对先生您的起义表示支持。”当时的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故作热情地对孙中山说。

    因为他刚接到日本政aa府的指示:趁中国大乱之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台湾扩大到福建和东南沿海。

    孙中山当时一心想推翻清王朝,对日本政aa府的阴谋认识不够,他将从日本手上购到准备用于起义的大量军械放在台湾,只想待一切准备就绪,再运到广州去。

    此事办妥后,孙中山亲自率领部分兴中会会员,于1900年10月初赶到香港,部署起义。因香港当局阻止,孙中山又无法登岸,结果还是只能在船上开会。

    “此次起义,是我们以武装革命手段,来实现民主共和国理想的又一次尝试。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的失败主要是势单力薄,这一次,我们尽了全力来谋求更多的支持,采取依靠会党和外援的做法。在军械方面,我们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从他们手上购到了精良的武器;在资金方面,除了我们兴中会会员及爱国侨胞的倾力支持,还有许多跟我们的主张不很一致的人,也给予了支持,譬如刘学询先生,就支持了百万以上……

    “我们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aa府。我们坚决地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别无他法。起义的地点,我们确定在广州和惠州,广州为正军,惠州作为旁军作策应。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地方,因为这两个地方容易聚集我们的人,更便于接济……”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当时,兴中会从领导到会员现在有籍可考的有286人,他们差不多都是广东人。依此看来,孙中山对起义地点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现在我宣布:派史坚如到广州去,负责广州起义;派郑士良到惠州去,负责惠州的起义。”

    随着孙中山的宣布,在热烈的掌声中,史坚如和郑士良站起身来向大家点头。

    史坚如,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后裔,自幼喜读史书,尤好研究古今成败的原因和中外兵家战略,他崇拜英雄豪杰,忧国怜民,嫉恶如仇。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他大骂西太后那拉氏“可杀也!”1899年11月,他加入兴中会,“誓以身殉革命”。孙中山对他非常器重,不久令他回国,联络长江一带的会党。

    郑士良,少有大志,跟随乡中父老习武,结识不少会党人物。1886年入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他既是兴中会会员,又是会党的领袖,得到孙中山的命令后,即刻赶往惠州,准备起义有关事宜。

    谁知道,郑士良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军械都还没有运到,清廷却已经分水陆两路,由提督何长清和邓万林率兵前来合围。孙中山知道又是泄密让清廷得到风声,立即电告郑士良:率义军突出合围,一到厦门,便有军械接济。

    1900年6日晚,起义军夜袭清军,初战告捷。10月15日,起义军进攻平山、龙冈,再次告捷。10月17日,起义军与清军在永湖遭遇,以少胜多,邓万林中枪堕马,狼狈逃命,起义军第三仗告捷。10月20日,起义军又在崩冈第四仗告捷。

    就凭手中简陋的武器,起义军多次战胜前来合围的清军,部队已由起义开始的八千人发展到二万余人。清军的合围,眼看就成为泡影,可就在这时候,义军已近弹尽粮绝。对这种情况,孙中山事先已经料到,下令急调台湾储存的军械,运往战地。

    孙中山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日本政aa府,突然改变了策略,决定不支持孙中山的革命,禁止武器运出台湾。万般无奈的孙中山,只好给郑士良下达命令:自行决定进退,尽全力保存实力。

    此时的郑士良和他的义军,因为接连的胜利,斗志高昂,接了孙中山的命令,立即渡海返回三洲田,准备尽售家产,以充军费,然后会合新安、虎门的义军,再攻广州。

    然而,因为战乱,没人购他的房产。没有了军费,郑士良心力交瘁,形神锐减,半夜辄起,仰天叹息。结果终因弹绝粮尽,挡不住清兵的合围,只好临时解散部队,化整为零,分头突围。

    郑士良只身一人,逃回香港。

    史坚如到了广州不久,正在准备,惠州起义爆发。为减轻惠州起义军的压力,史坚如决定炸死清朝置理两广总督德寿,来策应惠州起义。他组织人挖一条地道通往德寿的住处,然后将用变卖家产所得的3000元钱购买的200磅炸药放入地道。10月28日这天,史坚如亲自点燃导火线。

    结果,德寿未被炸死。29日,史坚如在去香港途中被捕。

    南海县令裴景福软硬兼施,先是封官许愿,而后是严刑拷打。史坚如“惟怒目不答,傲睨自若”。1900年11月9日,史坚如在广州天宇码头英勇就义,时年21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