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景武之乱-《赤龙军战记之千年帝国梦》


    第(2/3)页

    “我养伤的地方有许多书,看了一些。”

    “是吗?我接着说,继位者是天定陛下年仅十三岁的皇太子白军皇,是年新帝改元为景文元年。”

    “白军皇。”

    一众赤龙少年不由的惊诧,这位一手葬送了白家皇族帝制的君主,更被斯拉夫尼亚皇国,条顿帝国,新英格兰王国等大陆诸国称为“黄祸之王”的传奇皇帝无人不知。

    新皇登位,为辅助年幼的君主处理庞大的国政,由皇太后为其掌舵,更命三名大臣为辅政大臣,总揽内廷,军,政要务。

    这三名重臣分别是内务尚书白德国,文官陈刚,武将恒琊。后两者更被赐封为帝国宰相和帝国元帅总领军政。

    若三人同心同德,至君主十六岁时即可亲政,则华龙国力必然更上一个台阶。但权力的诱惑如麻药般将三人自心中开始腐蚀。

    宰相陈刚和帝国元帅恒琊两人分别总领文臣武将,两大糸统本已不和,更在二人的针锋相对的磨擦中不断恶化。

    而理因居中调和的内务尚书白德国身为皇族近亲,却居要职而敛财已肥,最后甚至于连其统帅的白家皇族亲军,防御帝都天京的御林军权也为恒琊亲信所夺。

    时复兴历286年5月16日晚,恒琊一系起兵先发制人,将陈刚一系党人尽数诛杀,牵连者更是不下十万之众。史称“长刀之夜”。

    从此,恒琊一人手握帝**政大权,挟天子已令诸候。

    289年,权力极度彭胀的恒琊甚至于数次阻挠成年的景文帝白军皇亲政。愤怒之下,年轻的华龙之主行险一博,会同好友及数十名内廷待从,冒险将入宫议政的恒琊本人就地格杀,再亲领大内武士前往御林军捉拿恒琊重要亲信,对余者皆大赦。

    事变后群臣大喜,自然对君主大加恭维。虽然也有臣下私下批评君主行事,险之又险。

    致此,景文帝白军皇正式亲政。仅仅十余年,年轻的皇帝表现出不凡的政冶水准,华龙帝国在其冶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终于复兴历300年,二十八岁的皇帝于新年宴会上,正式改元景武,决意对大陆列国开战,一达圣武皇帝未竟之功。

    其后的五年间,华龙帝**相续对斯拉夫尼亚皇国连继发动两次战争,最后一次,若非条顿帝国出兵相助斯拉夫尼亚皇国,这个极西大国几近亡国的境地。

    在海上,华龙远洋舰队远征新英格兰国王国,在给予新英格兰王国重大打击后,终因劳师远征,不得不撤回。

    就在国力衰退之际,景武帝白军皇不理群臣劝说,执意发动第三次远征。而此时,斯拉夫尼亚皇国、条顿帝国、新英格兰王国三国已组成联军,无论是战力还是形势,都对远离本国作战的华龙军极为不利。

    不理会众臣的苦谏,白军皇亲统大军近八十万之众,强行出征与联军决战。是役,华龙远征军大败,能够随皇帝返还母国的将兵不到十万人。

    回到天京的景武帝迁怒于奋战的众将,自恒琊以后,将军权一分为三而设置的军务尚书、帝**总参谋长,帝**统帅本部总长之职的三名元帅和六名大将,十八名上将,及六名内阁阁员皆被处死。

    其后,在更大的混乱中,皇帝更下令东护节度使汤云公爵入京为其弟的反叛抵罪。

    汤氏常年镇守帝国边疆,忠心耿耿。汤云公爵亲弟汤仁上将本是随景武帝出征的一员军中大将。在全军败退之际,自领亲军阻敌断后,使十倍兵力的联军多日不得寸进。

    当弹尽粮绝之时,汤仁上将为麾下将兵所计,向联军统帅斯拉夫尼亚皇国尼古拉斯三世皇帝直言,愿以一人之身换取麾下残军将士回国的权利。否则战至一兵一卒,也决不投降。

    感其忠义,尼古拉斯三世皇帝不顾本人的反对封其皇国大公爵称号,想收为已用。并按照许诺让愿意归国的华龙将兵安然返国。这时,传来的消息却是景武皇帝下旨将汤仁上将留在帝都的眷属全部诛杀。

    在为亲弟的处境忧心如焚时,汤云公爵也接到了帝都的传信。在领悟到君主的理智已荡然无存时,汤云公爵丝毫没有和断头台做亲密接触的打算。

    身为世袭三大节度使之一及华龙一级上将的公爵殿下丝毫没有信心的举起了叛旗,但出乎他意料的却是另两大节度使,姜氏和乐氏也相续举起了叛旗。

    内忧外患之际,华龙国内不堪重负的平民阶级在不明身份的集团支持下,也在各地举起了反帝大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