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者将军-《赤龙军战记之千年帝国梦》
第(2/3)页
复兴历345年,挥军攻入马沙克坦酋长国如入无人之境,破名城赛利,随即纵火屠城,死者多达百万。
复兴历346年,率军入北方,以奇谋大胆纵横驰骋,连破强敌,鲸吞北方。
复兴历347年,以贫贱出身位居帝国上将之位总领北方新领土军政大权,中央王权无可奈何。
复兴历347年至352年间统冶北方,除旧兴利,北方大冶。无论文冶还是武功皆毫不逊色强国名君。
为人坚忍刚毅,多谋善断,唯阴郁无常,嗜战好杀。
曾经有人断言,这个卑劣的小子只能将整个北方带入地狱和毁灭的深渊,然而,近六年的时间过去,事实却证明了那名年青的声名显赫的军事统帅是一名合格的统冶者。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吧?这位北方的实际控制者,在目前为止似乎仍然满足于这一地位的镇北大将军殿下因身体的健康状况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公开的场合了。但是,对于远道而来的华龙使团,这位殿下应该会给予接见的荣幸吧?而那样,傅继泽次官也将会有机会用自已为傲的眼光来评定,这样的一个人物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复兴历352年4月20日,经过四天三夜的行程,华龙帝国使团一行所搭乘的列车终于接近了旅途的终点--天*格佩帝国北方新领土女皇领的军政中心俾斯曼城。
俾斯曼要塞,原为条顿帝国与法西公国边境之咽喉要塞。在北方战争中,号称不可能陷落的大要塞更换了它的主人。与其建造的原意相反,新的支配者并不希望这座坚固的山城要塞只发挥出军事上作用。
旧有的山城基本格局不动,在拆毁外城城墙后从山脚平原上掘土造地填充原本难行陡峭的山势使之平整顺势。新的城区沿新造的山势梯形而下直至将平原地区拥入怀中。远远望去,就如同女子的百摺长裙一般引人注目。
华龙帝国首都天京、新英格兰王国新伦敦、条顿帝国旧都巴巴罗萨及北方的俾斯曼。不知何时,人们在提起大陆之上最有名气的城市时,以上四座城市正是首选。
天京,三百年风风雨雨的帝京。华夏民族深刻的民族内涵使这座城市即使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洗刷也仍然如同最有魅力的女子引人神往。
新伦敦。新英格兰王国之王都,曾几何时,这里曾是所有东西方商人现实中的梦园。但在残酷的北方战争之后,面临北方新领土的封锁,失去了活力的来源,这座城市的荣华也似乎随风逝去。
巴巴罗萨。条顿帝国旧都,雄伟之都。
新俾斯曼,奇迹之城。将大路公路纳入怀中,从开始建造到基本定形只不过五年的新兴城市。
使团的下级文官走入车厢时看到次官阁下正沉默的注视着车窗外远方的城市身影。稍一施礼后他禀报道:
“阁下,列车将在三十分钟后进入俾斯曼中央车站。”
“我知道了,通知全体成员,整装。”
列车首先通过的是被称为“俾斯曼之盾”的七座卫星堡垒其中的一座。以铁路相连接的七座军事堡垒仍是守护俾斯曼城的外围防线,不包括其中驻防的守军,另有八列铁甲列车不时在堡垒之间巡逻。令华龙帝国为之惊愕的是,其中一列轨道列车更搭载有口径高达800毫米的巨型列车炮--雷神之吼。除了火炮本身的巨大威力,北方军自身的兵器制造能力更是令人难安。
列车穿过堡垒的脚下进入引桥轨道。在俾斯曼扩建的工程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是掘土填山,被挖开的巨大地洞在引入地下水后在俾斯曼新城区前形成了一个湖泊。
全铁制的铁路桥再一次证明了北方领先诸国的机械制造水平。
无论客人们的惊奇有多少,列车驶过了铁路桥并开始减低速度。当车体停稳时,雄壮的军乐为表示主人对远方客人的欢迎演奏起来。显然,镇北将军本人或是北方政府对于华龙帝国使团的到来都给予了最高的格调。这一独立出来的站台布满了大量的警戒军警。
北方政府的数名高等文职官员早已等候在站台上。临下车的那一刻,华龙帝国外务省次官傅继泽阁下也曾猜测过会是谁来迎接自已。按照对等的官职,大概最有可能的会是北方外务司吴元阳司长。对于此人,次官阁下是有印象的,他是一名能够尽忠职守但却没有多少建树的官员。不过,这也可能与北方在过去数年间在外交方面保持低调的原因所致。
北方新领土军政架构自成体糸。在军事方面,设立以三大行营和两个特别军区为主体,辅以地方驻军及警备部队的布置,合计两大集团军、三大直辖军及其他独立部队如武装警察纵队等总数高达七十万的北方军团由北方军最高大本营统帅部统一指挥,最高统帅镇北将军本人之下设统帅部作战局予以配合。在文职方面则延续继承了中央政府的机能结构,改省为司,但在其上设置辅政官秘书室。
辅政官人数不定,约在十数人左右。全数为在单一领域有过人才识贤者予以担任,其地位与各司司长相当但却直接听令于镇北将军本人,可以说是近臣的角色。由辅政官十人团领导北方政府中最特别的一个部门--特别监察司。其行政职能不言而明。在众人辅政官之上,有首席辅政官之位。
复兴历346年,一位老人接受女弟子的请求,远道来到初定时的北方新领土。过人的才学使年青且桀骜不驯的格雷斯*赤龙恭恭敬敬的执礼厚待。一个新的势力在崛起的那一刻是最为危险的时刻。远比不肖的弟子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罗飞老人活用着弟子手中庞大复杂的资源使其只用专注于战场之上。当战事稍定时,更开始一手构建全新北方的总体格局。
老人的音容已经按照其最后的心愿化为尘土沉睡在俾斯曼城外那平静的湖泊中。为了记念这位心中永存的明师,镇北将军没有任命次任的首席辅政官而将其空置。
整理好行装的华龙帝国使团长阁下走出专有的车厢,此时全体使团的成员和十名作为军事交流生的华龙皇家士官学校的士官生已等待在一旁。按照华龙与北方高层达成的协议,这十名士官生将在北方军校的装甲兵科进行三个月的观摩和学习。
华龙帝国皇家士官学校仍是华龙军队名符其实的军官摇篮,不算是中下级军官,开国至今的四十七名帝国元帅就有三十二人出身于此,更别说是达到千数单位的将级军官。采取年度召生择优录取的标准学制四年,合格者方才成为一名真正的华龙军官。在大陆诸国中,与之拥有相等地位的军校,在以前也只有条顿帝国的菲特烈大帝记念军校,以铁与血为骄傲的条顿军队更是设有少年军事幼校以期培养纯粹的职业军官。
北方战争后,将北方大地掌握在手中的年轻将军以其不合年龄的远见开始加强麾下军团的职业化和深层次化。除使用类似“挖墙角”式的手段外更在与条顿正统帝国所建立的军事同盟协约下借助条顿的师资力量建立起自已的军官培训班,其后在基础上完善为现在的北方军士官学校。
发生在复兴历351年的陈国事件使华龙军首次见识到北方军蜕变后的真正实力,对于北方军已经完善化的装甲军团更是极为关注。为此,华龙帝国主动请求了双方达成一个互派军事交流生的意向。得到镇北将军的首肯,北方军允许十名士官生进入俾斯曼的北方军校进行三个月的学习,华龙使团的此次目的公开议案中即有将这一一次性事项形成长期协议的打算。
这十名士官生是皇家士官学校348年和349年,即三年级与四年级学分在前五名的优等生,也是未来华龙军的明日之星。此刻,他们都以最标准的军人姿态站立在各自的位置上,但很显然,即将踏上奇迹之城的激动却是无法掩饰的。
走下车所呼吸的第一口空气令傅继泽次官皱起了眉头,那是一股浓厚的机械和机油还有其他什么说不出来混合的气味。若非欢迎的北方官员已经走上前来,他已经要忍不住拿出手帕来挡住口鼻。
“继泽兄,好久不见,还记得老同学吗?”
听到这一句仿佛老朋友的问候,次官阁下不由的惊住了,他退开一步仔细的打量的着眼前的北方官员,在那年纪相当的脸庞搜索着记忆的载点。渐渐的,一张记忆中的脸与眼前的人重合了。
“得臣兄,莫非是你?”
“自天京城南一别,有十四年了吧?”
望着昔日天京大学中的同窗好友,傅继泽次官只剩下惊诧了。当年,回家守制的这位同窗好友一去不返,却没有想到,时隔十四年后两人居然会在北方重逢。
“当日一别,我守制三年后去了兴洲。”
傅继泽次官不由的再次一惊,兴洲仍护北节度使领,为姜氏一族世代所封领地。在七年前的谋逆事败后,姜氏几乎族灭。
似乎是看到对方心中的所想,这位北方官员苦笑说道:
“护东殿下事败后,我身为臣属亦受牵连,所幸蒙镇北大将军殿下不弃,予以重任。”
“原来如此。”
傅继泽次官已经大致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在七年前的护北谋逆事件后,大量的护北节度领官员因牵连而被清洗或撤职或流放。自武皇开国,一生军旅的武皇帝白起极为重视培养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在其之后,历任君主皆视教育为国家根本而不遗余力的以国家力量来支持,不仅是设立众多的国立学府更鼓励私人举办私学,三年一度的殿前大试更是以皇帝亲自出题来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总之,对于华龙帝国而言,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华龙的人力资源都是绝对充足甚至是过量的。
刚刚平定北方的格雷斯*赤龙很烦恼,他眼下缺少的即是即是一套有效率,有才干,有经验的官僚班底。通过兄弟伦与商盟的连络,大量的原护北领官员进入了北方,从而轻易的解决了北方初定时最大的难题。在些人中间,大多数都是不得已而卷入谋逆事件的普通中下官员,得到北方庇护和镇北将军的赏识使他们几乎有再世为人的感觉,自然也感激涕零。
看看久未蒙面友人身穿的高等文官制服和身后其他的出迎北方官员的制服,傅继泽次官已知老同学的在北方的地位似乎不低。
“得臣兄,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看兄今日之势想来镇北大将军殿下十分信任吧?”
“继泽兄取笑了,殿下赐我辅政官之位参议军政。”
在两位老同学对话当中,又有一名文职官员走了上来,虽然是从北方官员的队列中走出但此人却是一名华龙帝国的高等外交官。
由于并非是国与国的对等关系,至少在表面是这样,华龙帝国与北方新领土政府相互派驻的使馆级别都仅止于代办级。
“次官阁下。”
这位林晓代办阁下与华龙使团长在私交方面十分熟悉,都曾是外务省低级官员时代的友谊一直到其中一人因事而左迁到北方任职。
林晓代办与老朋友交换了一个“稍后再谈”的眼神后续而转身向另一人提醒道:
“成辅政大人,镇北将军殿下还在等候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