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意料之外-《风云金缕衣》
第(2/3)页
其实心里却暗骂刘谨:卑鄙无耻。李彦若是被打死,孝仁帝一旦怒火攻心,狗急跳墙,矛头定然指向他刘谕,而刘谨则可稳坐钓鱼台,观虎斗。不过事情都是人在做,谁也不能确保不出万一,刘谨有张良计,他刘谕有过墙梯。
刘谨目送刘谕出门,脸色不悦,刘谕看似鲁莽听话,两人合作一切似乎都是刘谨在主导,但相处日久,刘谨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从而越发觉得刘谕不简单,不禁心思沉重,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错觉。只见刘谨随手轻轻放下茶杯,牵起衣摆起身,静静地踱着步子,在花园内逛了两圈,方才平息心中怒火。
次日早朝,李彦寅时起床,仔细穿戴整齐,今日不过是常朝,是以挂了蓝色的腰牌,先何常在出门,赶到时,却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早的,朝门外已站满了熙熙攘攘的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落轿下轿,众人见了李彦,先是一怔,然后又低声聚首,议论纷纷。李彦早听何常在说了朝会缺勤之事,又经过一夜的调整,已可平静对待,安待卯到来。
“啪啪啪”三声清脆的鞭响惊醒了所有人,都停下了嘴里的零碎,整理朝服,只待大门一开,便整齐划一地往里走着。何常在虽然是最后一个到的,却站在了队伍的最前列。李彦初次正规参加朝会,有些手忙脚乱,好不容易站对位置,队伍已经走到了门口。三叩九拜进入大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刘全依旧是老调调。
孙咨出班,道:“启禀皇上,监察御史李彦昨日误朝,乃戴罪之身,尚不足以上朝论事。”得到刘谨的中肯,孙咨说话做事有了底气,自然没了先前的毛躁。
孝仁帝点点头道:“正该如此,来人将监察御史李彦带出朝门,行刑”孝仁帝话音刚落,门外两个一身黄衣的御前侍卫低头进入,不由分说,将李彦拉拽出门。
原来不过是鞭笞,突然从孝仁帝说出,竟成了“廷杖”,大小官员皆面面相觑,不知孝仁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何常在心急如焚,然话在喉中,却张口结舌,眼见李彦带出,终究没有说出声来。刘谨却眉头一皱,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孙咨的一句话让孝仁帝将主动权抢了过去,如今跳过刑部,当众行刑,轻重还不都掌握在孝仁帝手上。
刘谕监刑,然而施刑的是皇上的御前侍卫,刘谕的作用也不过是点个数而已,这当然也是他乐意看到的,刘谨再怎么挑毛病,也不至于怪罪到他头上。
李彦背带到朝门之外,跪在刑架上,脱去上衣,露出结实的肩背,御前侍卫又将其手脚固定,只等刘谕一声令下。
刘谕喊道:“打”
“呼啪”一杖杖夹着风声,落在李彦光秃秃的背上。
廷杖落下抬起,李彦顿觉背如火烧,痛楚直冲脑门,忙咬紧牙关。一下红肿起,两下鲜血溅廷杖不过三十几下,李彦便晕了过去。用水激醒,再次用刑。反复如此,直到打满一百二十下,李彦已背现白骨,御前侍卫才停手。众目睽睽之下,刘谕也不敢再多为难,回殿交令。
李彦已然晕死过去,自然无法继续上殿,孝仁帝便派人将李彦送了回去。此时刘谕也有些糊涂,因为廷杖不同于其他刑法,只有大罪之人,或冒犯皇上,或大逆不道,才会施行,孝仁帝为救李彦而不得为之,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
直至深夜,在何琦的悉心呵护的下,李彦才幽幽转醒。
“你醒了,别动伤口还是刚止住血,需要什么,说一声,我给你拿。”何琦又喜又忧,见李彦挪动身子,忙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