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政治婚姻(下)-《风云金缕衣》


    第(2/3)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来体弱,曾荒政十年,如今虽勉力而行,然诸事需然诸臣之力。今省试将近,江州李彦,书香门第,品德端正,特命其待朕主考。钦此!”

    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大臣们原本想好的话,如今只能张口结舌,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必须往肚子里咽。刚才说得最带劲的孙咨偷看了刘谨一眼,发现对方面冷如刀,只觉得自己脖子凉嗖嗖的,仿佛大限将至。

    “谢皇上!”李彦虽然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急得满脸冒汗,虽然知道只要接了这个圣旨就意味着,将京城所有的官员都得罪光了,虽然知道前途凶险但是还是必须接着,皇上的话不听,今天就只能横着出去了。就好比别人要打你一拳,你还必须将脸伸过去一样,唉

    一场闹剧恢复平静后,孝仁帝拈着两跟指头,又说起了今天朝会的第三件事。群臣已经习惯了孝仁帝的独断专行,虽然这不是两位王爷所想看到的,然而公然对抗,还没有一个人想先站起来。

    “择日不如撞日,还有一件喜事,也在今日朝会上传于众爱卿。自江州回京,丞相何爱卿便在朕面前频频夸奖李彦,虽寒门出身,却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很是欣赏。何爱卿愿意将其二孙女许配于他,特托朕赐婚,朕已经答应了,且不知李爱卿以为如何?”这件事京城早已传遍,众人也就没有那么大反应,只是看着李彦,心中羡慕,才来京一天,所有的好事就都让他赶上了,天理何在?

    才一刻时间,李彦已觉得自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一切都被曾冰鸿不幸言中,心中想起她的情意,又是感惜又是无奈。原本以为命运由已不由天,自己可以推辞一切不想要的,然而身临其境,却发现自己不过一颗棋子,只有随意让人摆弄的命运。

    “终身大事,自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草民不敢自专,请皇上恕罪!”李彦觉得此话择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就是自己也说不服自己。

    孝仁帝点点头,笑道:“应该的,朕以仁孝治天下,此乃忠孝两全之事,朕自当成全。”于是命人亲自去江州宣旨。

    然而圣旨一下,天下皆知,就算李安反对又如何?李彦内心无语无力。而且李安恐怕已入地府,连圣旨都接不到了。

    散朝后,孝仁帝并没有说封官的事,李彦依旧是无业游民一个,只得在京城找了间客栈住下。一连几日,何常在三番五次派人来请,李彦总是以他事敷衍两句,毕竟刚来京城,诸事需要打点,何常在也不为意。

    这日,李彦实在推无可推,只得点头。何府虽不如陈天海府邸规模宏大,里面景色却是一绝,假山、草木、亭阁、回廊、小桥,甚至厅堂四周,处处见水。通过大门,双桥横与水面之上,对面一座凉亭,上书一副对联,写道: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路走了许久,这才在一排翠竹中隐隐大厅。

    何常在远远看见李彦,忙降阶相迎,李彦忙道歉施礼,两厢客气,里面端茶安坐,慢慢叙话。

    “贤孙婿,总算盼着你来了。江州一别,往事历历在目,心中依旧澎湃。李大人之智勇,老朽至今感念,不知今日能否详细说说?”何常在兴致很好,高言语笑。

    “宰辅谬赞,其实当时楚军无意与大明为敌。”李彦语不惊人死不休。

    “楚国国库空虚,路有饿殍,民心厌战。且大明幅员辽阔,即便征战,非一朝一夕之功。打仗是需要银子的,楚国耗不起。然自周正登基以来,一路凯歌,朝中主战派强势逼人,各各奋勇请缨,这仗又不得不打。”李彦继续详细解释。

    何常在见多识广,经李彦稍微一点,便融会贯通,站起身,踱步至门口,眉头深锁道:“贤孙婿见地非凡,老朽犹如拨云见日,直到今日,终明真相。周亲王本就是为失败而来,旨在平衡两派之间的实力,好修养生息。可笑老朽,可笑天下人,还在为此事沾沾自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