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虞淡淡一笑,没有说话,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楼台之上一片沉寂,荀彧的脸上不觉微微露出不安的神色,很想开口询问刘虞,最终还是没敢出声。 许久,刘虞才缓声问道:“文若可曾读孔孟圣贤之书?” 荀彧神色一愣,作为天下士人之,岂有不读圣贤之书的道理,但是他知道刘虞肯定不是只问他有没有读过书这么简单,当即回道:“微臣虽不才,但凡圣贤之书,无不倒背如流。” 刘虞点了点头道:“很好,可知孟子之‘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篇?” 荀彧思索片刻,答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刘虞喃喃的念着这句话,满脸凝重,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终于,他回过头来,望向荀彧道:“当年曹贼弑君,子明率军兵临城下,却因曹贼死战而不得破许都,文若却置满门生死于不顾,率众夜袭城门,助子明破城。文若对大汉之忠心耿耿,朕甚为敬重。” 荀彧的脸上立即露出谦恭的神色,急声道:“微臣世享汉禄,此乃臣下应尽之责,陛下过誉了,微臣惶恐!” 刘虞没有接话,而是话锋一转,缓声道:“为人臣者,理当忠于社稷和天子,只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有一日君、社稷两者,与民心相冲突,则文若何以选之?” 荀彧一惊,不觉额头汗水涔涔而下,一向辩才过人的他,竟然讷讷无言,不知所措,许久才嗫嚅的答道:“国安君安,民心才安,岂有冲突之理?” 刘虞摇摇头,微微叹了一口气,双眼望着楼台之下的许都全城,语气逐渐变得空幽起来:“一家一姓之荣华富贵,或许终究抵不过数千万生灵的安居乐业,若是盛世,则又……”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回过头来,朝身后问道:“贾诩还跪在东门请罪?” 身后的侍卫急声道:“是的。” 刘虞缓缓的抬起头来道:“够狠的,果然不愧为毒士之名……传朕之旨意,虎贲和羽林骑叛乱,他虽然鲁莽,擅自杀朕的大臣,但是事急从权,朕赦他无罪。虎贲中郎将和羽林骑中郎将之职,朕将另择人任之。” “遵旨!” 刘虞又回过头来对荀彧道:“子明今率大军西征,尚在治理关中残破之地,朕的近臣却欲图他的家人,实在是有点对不住他了,须好生补偿才是。更何况,自多年前先帝封其为魏国公之后,便再未有封赏,这些年来他破曹贼一统中原,迎立天子,今又取关中,战功赫赫,当重赏之,或许……封王才可彰显其功。” 荀彧大惊,问道:“自高祖之后,外姓之臣最高不过万户侯,魏公以外姓之臣封为国公已是破例了,岂可再封王?” 刘虞不以为然,淡淡的说道:“既已破例,何妨再破一次?我欲改广阳郡为燕国,封公孙子明为燕王,如何?” 荀彧怔住了,眼中若有所思,望着刘虞欲言又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