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时代的开端-《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四十到五十担。”

    朱棣轻描淡写的道,尽量控制住脸上的得意。

    朱高炽摸了摸鼻子。

    不愧是提出让百姓生活康的君主,果然对民生事了然于心,自己有些瞧了朱棣。

    根据朱高炽的了解,一户百姓每年用柴火烧火做饭和取暖,一年使用两三吨,平均为四十五担,每担一百斤,可大明的算法和后世不同,大明的一斤是后世的五百九十多克,合后世重量每担一百二十斤。

    “一担柴一百二十斤,一年估算用柴四十五担,北平府全境三四十万户,按照三十五万户算,一年就是近十九万万斤。”

    “老大,一担柴一百斤。”朱棣提醒道。

    朱高炽没有改口,仍然道:“而山东的人口是北平的六倍。”

    “关山东什么事?”朱棣有些明白长子的想法,但是长子突然提到山东,让他有些错愕。

    “因为儿子已经开始往山东铺设商道。”

    “你什么时候开始卖柴了?”

    朱棣好笑道。

    山东与北平府相邻,七弟齐王本封到山东青州,后来又出镇开平,十弟鲁王病逝,幼子承袭王位。

    他知道长子盯上了山东,才故意打趣道。

    如此态度,也明了朱棣并不认为山东有什么难处,会有让罪燕王府的生意。

    朱高炽没有理会,而是严肃的继续往下,让朱棣觉得十分无趣,老大越来越持重。

    “去年北平征收铁课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十五比一的征收,民间出铁大致为五百余万斤。”

    “一斤铁需七斤木炭,一斤木炭需要五斤柴,一年高于两万万斤的木柴。”

    “而北平不少百姓仍然舍不得使用铁器,使用的农具,竟然还有木制居多。”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铁矿产量不足,而是因为燃料不足,所以生产受到了瓶颈限制。”

    “每年十九万万斤的民间用柴,夺去了铁厂需要的燃料,不少煤场的铁矿堆积如山,以至于无处安放,当做了害物。”

    “所以铁器的价格居高不下,一斤铁高达一钱六分,只犁头用铁,十斤就要一两六钱,百姓们如何用得起?”

    “蒸汽机抽水机的出现,解决了煤矿产量的瓶颈。”

    “蜂窝煤的出现,促进了民间大量的使用煤。”

    “焦炭炼制厂的成功,突破了冶铁业在燃料上的限制,不会因为受困于燃料,而陷入低产,随着高产量,与之相伴的铁器价格下降,北平即将迎来大爆发。”

    朱高炽坚定的道。

    如果他搞出香皂,不过是取代了传统的皂角,挣得不过是原本属于皂角的市场,市场体量并没有变化。

    而煤不同。

    燃料的限制,超过了人们的象限。

    而燃料的重要性,更是关乎文明的进呈。

    从人们学会使用火,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一直属于薪柴时代,也就是木柴居多。

    一直到焦炭技术的问世。

    不但西方开始改用煤作为燃料,包括大明后期,也大量的使用煤,并围绕煤发生了几件历史大事。

    所以称之为煤炭时代。

    然后是油气时代,电气时代。

    可以看到文明的进呈,围绕着燃料的变化而发生变革。

    北平城是朱高炽的试点。

    已经拉开了序幕,自然要把这股力量控制在手中,然后推广到周边,逐步工业化北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