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高丽都司-《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朱高炽不支持动武。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战争并不是目的。

    无论在北平布局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京城的竞争,朱高炽并没有把战争当做第一手段,一直到今日,战争也不是朱高炽的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

    “我不怕兴兵,战争并不是坏事,可是呢,能不用的情况下,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那么军方要服从大局。”

    朱高炽平静的说道。

    大明从立国起,战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果洪武朝的时候,还需要三五年的修养期,自从燕王父子入京后,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还缓和过两三年外,那么十万人以下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大明当下的疆域,以及万国来朝,已经彻底结束了洪武朝,禁止民间海贸,利用朝贡体系,建立宗藩体系制度的思想。

    名器名器,名在前面。

    哪怕是西班牙人欺骗杀死印加皇帝的时候,传教士也事先故意把圣经掉在地上,以此指责对面一脸蒙蔽,毫无防备的,正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印加皇帝为异教徒。

    历史上的大明初期,靠着国内的生产力,以及国外对大明商品的需求,垄断了海贸,禁止民间商贸,任何国家都需要认大明为宗主国,才能进行朝贡贸易,为大明建立宗藩体系立下了重要的功劳。

    是一种武力征服之外的,极其优秀的政治手段,所以后世美国的高官才会说,后世想要恢复明朝的朝贡贸易体系,恢复东南亚的影响力。

    金忠,徐辉祖,陈亨等兵部官员,还有五军都督府,乃至内阁大臣们,错愕的看着太子殿下。

    他们有时候跟不上太子殿下的思路。

    朱高炽内心叹了口气。

    没想到自己也有成为保守派的一天啊,保守派在后世的舆论中,可不是褒义词。

    如今的大明,上下充满了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

    因为武力更具备效率。

    但是呢,朱高炽想要的是需求,自下而上的诉求,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思路,否则自己死后,大明会不会变化,朱高炽没有信心。

    大明的国土面积太大了,已经是遍观历史,包括后世,前所未有的巨大国家,那么相较而言,需求才是保证大明继续扩张的核心动力。

    朱高炽向官员们详细的解释。

    “生产力的发达,促进了造船业的兴盛,民间物资贸易的规模,让海运具备了工业需求的运输能力,所以在高丽的大明商行,我是不反对的。”

    “大明需要更多的能源,可是呢,我不想掏空大明国内的资源,从外部获得能源,是对大明长久国运的补充,便观天下,只有高丽最合适。”

    大明在海外的商人有很多,为什么唯独高丽的大明商行们的势力发展了起来,甚至开始冲击国内的民间商行势力。

    除了高丽与大明的距离,更有高丽高度的儒家文化和环境,让商人们放心。

    他们敢在高丽置业和办工厂,可是他们却不敢去南洋,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南洋仍然有大量的大明商人,可是他们只会送去商品,然后随着船只回国。

    所以高丽的现象是必然的。

    “可是呢,我又不想让高丽随着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力,虽然不怕追上大明的脚步,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支持海外的商人们,又约束他们,两者并不矛盾。”

    “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通过高丽的能源,加上国内的部分能源,促进大明的工业发展,提升经济水平,商贸交流的发达,带来更高的海运运输能力。”

    “那么以大明工局为拳头,在吕宋、渤尼、苏禄等地,由朝廷出资,为移民们建造城池,开荒扩田,提供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以及组织能力。”

    “如此方能形成良好的循环,五年之内,获得利润,有了利润,就有了需求,那么这种模式可以得到复制,国内也会对海外更多未知的地方,兴起探索的欲望。”

    金忠和徐辉祖沉思起来。

    陈亨有些茫然。

    “原来如此。”金忠终于悟了。

    怪不得太子殿下不愿意对高丽动兵,他需要高丽的安稳,一个安稳而又不能富裕起来的高丽,才符合大明的需求,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输血。

    “可是高丽右军节制使恐怕不会安于现状,他一直准备着,如果不能尽快稳定高丽北部,恐怕他会趁机出兵,到时候我们大明会面对更大的麻烦。”

    金忠指出了关键。

    高丽北王的态度,以及谢贵的心思,更关键的是三千协守兵团,太多的因素,导致高丽北部形势复杂,光靠一个姜宾知,难道他一张嘴抵得十万兵不成?

    一部分人认为早打不如晚打,最快解决高丽北部的问题,才能不给高丽南王机会,压下他的野心。

    朱高炽点点头。

    这就是国家实力强大的好处,除了自身具备更多的选择外,也有了等一等,让形势更明朗的底蕴。

    ——

    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本能寺之变,上万名士兵包围了本能寺,他们的将领说敌在本能寺,所以士兵们勇猛的杀进了寺庙,事后他们才得知,原来被他们杀死的人,是他们的幕府将军织田信长,改变了日本的国势。

    协守兵团是时代的产物。

    在常年的军改中,一些传统的卫所兵派到了高丽,最开始只是为了保护高丽二代国王的安危,随着汉城的稳固,二代国王和汉城内部已经不太满意协守兵团控制皇城。

    所以最初的一千余士兵离开了汉城,驻扎到了城外,待遇也越来越差,一直到谢贵的到来。

    谢贵是开国的一批将领,资历高,敢做事。

    来到了高丽后改变了协守兵团士兵们的境遇,虽然离开了汉城,可协守兵团的人数,也从千余人扩张到了三千,并且获得了自己的营区和地盘。

    大明的财富,从一发展到了一百。

    来到高丽的大明商人们,与本地部分开明的两班阶层结合,与国内经济贸易,财富同样扩张的巨大,这个过程里,离不开谢贵的支持。

    谢贵是传统的将领,前朝旧人,作风并不太好。

    总兵府里奴仆成群。

    侄儿考虑谢贵的年龄,为叔叔安排了八名高丽年轻漂亮的婢女,每晚轮流暖床,睡在床尾,抱着谢贵的脚,为谢贵取暖。

    无数的珍宝由侄儿送入总兵府。

    外界传闻,总兵府的珠宝可以铺满整条大街。

    一批又一批的高丽女性前往了大明,希望能在大明吃饱肚子,当年朱高炽放开来了限制,允许高丽女工的进入,弥补片井制度下,军户劳动力的缺口。

    那些女佣多半过上了比自己国内更好的生活,影响力巨大,多年来,导致无数的高丽男子也想前往大明。

    可是并不被大明允许,只有使团,或者获得资格的商人和工匠,学者和权贵等才能前往大明,国外普通的老百姓并不会被放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