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小子,可别学你周二叔乱来啊。”有老汉打趣道。 当年北平地区的军户,有些家庭的劳动力不足,维持官府开了一道口子,允许军户们使用高丽和倭国女工。 其中的一些猫腻,他们片区的老周头就很是乐在其中,家里有两名高丽女工,为此他们老两口经常吵架,如果不是因为怕罚钱,老周头的老伴,早就去卫所告他去了。 罚钱不也是罚的家里,老周头的老伴舍不得。 厨房里,喜妹把勺子炒的动静大,看来喜妹不满了,人们发出了欢乐的哄笑声。 两名学者被老人们请上桌。 孩子们已经起床。 工人们的子弟,有厌学并调皮,好勇斗狠的习气,军户们的子弟同样不喜读书,经常的逃学。 各家的孩子起床后,骑上自家的马匹,三三两两的离开家里,前往卫所的社学,那些更大年龄的孩子,要么在州学里住读,要么已经不读书了。 他们都被自己的母亲塞了几个热包子。 一顿早餐,吃了足足一个时辰。 人们亲自送别王大炳。 王大炳与二弟骑着马前往城里的火车站,王大炳乘坐火车出发军营后,他骑的马就会由二弟牵回家里。 一家两三匹马是常态。 两兄弟在路上说了许多话。 牲畜不能进站台,王大炳与弟弟分别后,独自进了站台。 他是现役的军人,有军人腰牌挂在腰间,十分的醒目,站台提供半价的火车票,可以去大明任何的地方,只要有轨道。 “当大部分百姓都不愿意的时候,朝廷的政策就很实施下去。” “不一定。” 两名学者讨论着。 二人穿着中制装,左上胸的口袋盖上,缝了一朵红色的桃花,如果有识货的人,能根据这朵颜色和样子的桃花,知道两人来自哪个部门。 调研司。 调研司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里面有五花八门的组织,其中就有工农人口分配项目小组。 两人不再争论这个问题,开始谈起当地的军户情况。 “当年分片亩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的空白之地,如今各家军户们靠着开荒边角料,也是额外的补充,但这与太子殿下的想法背道而驰。” 每户五到六口人,一百亩土地。 耕种七十亩上下,保证大自然的存在,留给野兽们生存空间,让人懂得与自然的竞争道理,不至于退化成连蟑螂都不敢踩的文明物种。 加上农机的使用,不光保障了军户们的经济基础,又让军户们加强了身体素质,以及农业效率的大发展,最后又具备了消费能力,形成经济发展的循环体系。 前者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基础,那么现在平均不到七亩的土地,等新一代们成长起来后,他们的繁衍,将会大大拉低这个田亩数字。 社会是变化的,并不是永恒前进的,犹如河流上的小舟。 十年前可能是这样,威震天下,十年后可能又是那样,衰败不堪。 “农业人口在大明社会中,仍然占有最大比例,如果不能解决农业人口的问题,那么经济的发展基础就会导致破产。” “关于让片区军户分家的政策,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之事。” “恐怕此举会让大部分军户不满,哪怕太子殿下也不敢冒然决定此事啊。” 太子殿下做了许多事。 无论是针对勋贵,又或者针对民间商行,乃至压制大明工局等,每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动作,可每一样都让太子殿下压了下去。 靠的是什么? 太子殿下在军户中的巨大威望。 每家正厅上悬挂的燕子图,就是太子殿下最大的凭仗。 为什么连皇帝都不会与太子殿下争,除了父子情深,太子殿下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早已超过了太祖皇帝,而军户则是太子殿下的基本盘。 别看太祖皇帝对开国功勋们非常的苛刻,但是太祖皇帝给予开国勋贵们的待遇是很高的,每个勋贵都后继有人,承袭他们的荣耀,可以说好的有些过分。 所以太祖皇帝的基本盘仍然是开国勋贵们。 通过勋贵们掌握了武力。 可太子殿下选择了权利下放,打击权贵势力对于民间的吸血态势,所以同样需要他的基本盘,最后落在了军户们的身上。 “能像王大炳这样的军人虽然不少,可比起军户的基数又实在是太少。” “十年。” “大概十年的光景,军户们目前具备的消费能力,就会因为新生代的成年被掏空,片区在调控经济体系里,失去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两名学者在北平调研完,返回了京城。 北平的现象,已经足以概括各地的军户组织了。 —— 陕西行省的人口,恢复到了五百万。 通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行省,以及亦力把里行省。西域行省的人口也超过了一百万,而亦力把里行省的人口,目前不到五十万。 根据朝廷的计划,西域行省和亦力把里行省,总人口要达到两百万,目前的缺口还有五十万。 亦力把里行省外。 汉人主要聚集在撒马尔罕都司,布哈拉都司。 塔什干宣慰司,巴里黑宣慰司,木鹿宣慰司,马什哈德宣慰司等地,主要人口仍为当地人,预计有一千几百万的人口,大小王国上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