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几名后生目瞪口呆。 “是啊,所以让你们多出来走一走,涨涨见识。” 北平的社会报。 刊登了贵州总兵官顾成入京的消息,报纸上长篇记载了这位老将军的丰功伟绩。 “贵州,大明最低调的行省,常常被人疏漏。” “我大明顾成老将军,从洪武六年开始入贵州,平定土司,分封三州六个长官司。” “稳定贵州,保障当地和平长达二十年,让贵州各土司顺利的归于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治理,成为了大明的内地,顾成老将军对国家和民族有大功。” “如果宋晟老将军是我大明在西北地区的定海神针,稳定了大明的西北,保障了人心所向,那么顾成老将军,就是贵州的擎天柱。” 老人刚入京城。 京城的火车站,赶来了大量迎接老人的百姓和文武官员。 “顾老将军,您辛苦啦。” 学生们举着旗帜高呼。 顾成在火车上看到了站台的场景,一开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火车工作人员的解释,才知道是来迎接自己的。 “老夫何德何能,敢领如此殊荣焉。” “皇太孙殿下亲口说的,并且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老将军的功绩,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在为老将军您欢呼呢,欢迎您的到来。” 老人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的场景,有些不安和错愕,内心里却忍不住的升起了欣慰。 得知顾成老将军到了。 朱高炽第一时间接见了此人,还有朱棣一起。 顾成在贵州二十年,并不兴杀伐,更不仗着武力强大而恃强凌弱。 历史上,靖难之役此人被朱棣俘虏。 永乐元年,朱棣放归此人回到贵州,重新镇守贵州。 当地的土民听到消息,欢趋出拜,叛者皆归,境内靖宁,当地百姓都为他设立生祠。 这样的人才,朱高炽要大用。 “贵州能有今日的安稳和发展,离不开顾成老将军的功劳。”朱高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臣愧不敢当。” 顾成属于那种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的将领。 与叛乱的土司们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败绩,唯独败在了朱棣的手中,还被朱棣俘虏,但是朱高炽很喜欢顾成这样的将领。 朱高炽亲自上前拉起顾成的手,看得朱棣眉眼直挑。 儿子这样的举动,可是拉拢了不少人的心,套路厉害的很。 果然。 顾成虽然第一次见到朱高炽,可被朱高炽如此的隆重礼遇,感动的无以复加。 朱高炽却是真心诚意。 云南、贵州等地区,并不是天然的就和中原一心的。 像顾成这样的将领,多年的精心付出,以教化为主,为当地带去文明和生产力,并且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去当地,鼓励地方的大生产。 亲自去过西南和西北的人,能清楚的感受到当地的区别。 其实西北也是一样的,有宋晟这样的老将领,同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治理。 可是经过清朝数百年的挑拨离间,激化当地矛盾。 不光是西北地区,广东地区同样如此。 汉族都被分化成客家与土家,两派杀的水火不容,成为了世代的死敌,更不提西北地区,发生了人间最大的惨事,让人不敢细讲。 这就是治理和羁糜的区别。 后世常把清朝的羁糜手段,戴带了大明头上,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连事实都看不清,有心人随便说几句,被看到后,则人云亦云罢了。 拨清楚历史,正本清源,才能昂头挺胸,甩开思想禁锢,大踏步的前进发展。 “顾老将军可愿意挪动?” “朝廷让老臣去哪里,老臣就去哪里。” 顾成毫不犹豫的说道。 朱高炽拍手大笑。 他需要顾成这样能文武并治,善于教化地方的武将,而不是只知道屠戮的将领。 东南亚,需要的是顾成。 能施威,且能施德。 威德并用,方是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