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后代成器,那么承袭爵位后,能尽快从军中基层提拔起来,继续建功立业,不但保障家族门楣,还有可能提升爵位。” “职位的俸禄,是给我们本人的,爵位的俸禄,则是给我们培养后代的。” 盛庸恍然大悟。 他还纳闷,为何弄得这么复杂。 “我决定去宣慰司。” “为啥?” “内地繁华稳定,诱惑太多了,只有去宣慰司,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让子弟得到更好的锻炼,我自己不指望得个侯爵国公,还是希望子弟中出一个的。” “那我也把家族搬过去。” 盛庸跟着说道。 “不急,先了解清楚。” 人们纷纷去五军都督府打听,兵部也被人要踩破了门槛。 “去处分为三等。” “第一等的是都司所在地,例如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市、东察合台都司、奴儿干都司,第二等的就是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第三等的是底兀刺宣慰司、大吉刺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地。” “有什么区别?” “都司不用提,哪怕是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也有驿站系统,那里人口少,虽然较为稳定,可是生存环境恶劣,建功立业的恐怕不多,不过没有功劳有苦劳,是一个选择。” “奴儿干都司最大的麻烦原本是高丽,高丽现在已经服帖,所以也很稳定,同样是人口少,生存环境不像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那般恶劣,但是极为的寒冷,不过听说那里的土地比较肥沃,只是沼泽和冻土多,恐怕难以开荒。” 听的盛庸和铁铉两人直皱眉。 “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有些地区听话,有些地区不听话,总之要提防一些部落,但也容易建功立业。” “至于其他的宣慰司,目前是新收复的,并不算默契,恐怕迁去那里的话,光带家族去不行,需要配合大军,至少压服当地,充满了危险。” 兵部侍郎齐泰亲自接待了二人。 盛庸和铁铉是圣人的人,齐泰自认为自己也是圣人的人。 多数的新贵们选择留在内地,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一辈子吃苦的,只有少数人选择开拓,所以齐泰很高兴见到盛庸和铁铉。 “既然选择家族,不如去第二等,第一等太稳定,第三等又太危险,第二等倒是最好的地方。”齐泰给出了建议。 两人接受了齐泰的好心。 靖难之役没有发生,但是大明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大量的新贵涌出。 根据最新的引导和利诱,继续为大明开疆扩土。 交趾的两万大军和三万当地军,以及一万水军,还有老挝宣慰司驻扎的三千精兵,有力的震慑了中亚半岛。 朱棣返回京城后,开始整编全国军队。 三十万新军整编为六十万。 因为朱高炽派去帖木儿汗国和金帐汗国的使臣,至今没有归来。 东察合台汗国边境也不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