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占城国王自己的选择,又不是大明靠着武力逼迫的。 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文明之光的威力。 然后朱棣开始一个个召见缅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等。 最后。 各宣慰司和朱棣达成一致。 任何破坏和平的人和势力,将会被天下共击之,各宣慰司都要配合大明出兵,并制定了学校圣学,各项税赋的重新制定,通商口岸,商人成立商战等等的制度。 与暹罗、真腊约定了宗藩协作约定,互相可以自由通商,免除关税等等。 朱棣忙完了宣慰司和藩国的事情,开始布置交趾和占城。 大战之后还要叙功。 不过叙功的结果,需传回朝廷,最后由父皇拍板,朱棣没有因为大权在握而变得嚣张。 招来朱能,沐晟,张辅,黄福等文武亲信官员。 “朱能留在安南,配合黄福,黄福改制占城为行省。” “沐晟返回云南后,加强对当地土官的治理,主要是修建道路,为日后的铺设铁路做准备,至少征集二十万民力。” “张辅负责大军班师回朝。” 安排好了首尾,朱棣带着占城国王,还有侍卫营从交州出发,没有打王旗,让各地以为是寻常军队过境,赶回了广西后,叫上了朱高煦,两父子乘坐火车回去京城。 中亚半岛的盛况,让交趾百姓们信心高涨,对于大明的向心力油然而生,比以前更高,认可了自己大明人的身份。 十几万内地百姓迁移到了交趾。 主要是南部地区。 还有大量的交趾流民也来到了南部地区,每家都分到了田亩。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三熟,有些地区甚至一年四熟,往常没有稳定的环境,导致生产力不高,如今解决了内外矛盾,大户们也分到了利益。 从南方招募到了大量的佃户。 大片的老林被开荒出来,一颗颗的树木又被商船运回去广东。 广东商业的发达,例如印刷业,造纸行业,家具行业等等,对于木材的消耗非常高,而国内对于使用木材有高的要求,促发了商人们从中亚半岛运回木材的商机。 内外矛盾结束后,又有内地一年多的治理,很快缓解了粮食危机,不但做到自给自足,可以供应起内地的贵州福建等地。 意外的收获,让大明朝廷非常的高兴。 朱棣还未回京。 中亚半岛的情报已经传回了京城。 各大报纸头条全部是关于太子殿下丰功伟绩的报道。 其中还有不少的篇幅,报道了移民们的幸福生活,在交趾地区,不但成为了大地主,还有自己的佃户,与内地打压使用佃户的风气截然不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交趾百姓是不是大明百姓。 为何交趾可以使用佃户,并且还在报纸上夸耀,如果交趾百姓和大明百姓一样,那内地是否也应该一视同仁,不在打压大户们使用佃户的社会情况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