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国子监的教材。 变更的效率非常高,可谓是大明社会最高生产力水平,教出来的监生们,各个都具备引领时代所需要具备的前沿知识。 而能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靠他们各自的天赋和机遇。 国子监大门前的成贤大街,公车系统涵盖了淳化新城区,江宁新城区。 长江上络绎不绝的船只,带来了大量的货物。 海运的复苏,随着大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没有影响到漕运,反而因为运河上的运输承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的漕河漕船满负荷工作。 “这是来自爪哇国的正宗八角,你闻一闻。” 店铺的店小二极力推销。 商人抓起两颗,竟然放入嘴中尝了起来,味道甘甜,油味滋生,强烈的香味。 前提是能忍住刺激的味道。 店小二喉咙上下动了动,此人绝对是老手。 “有白果没有?” “有有有。” 店小二领着商人看去,“这是来自渤泥国的,别看他们这些地区都产香料,可每个地区的香料,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好处。” “还有白蔻,去腥最好的香料。” 商人点点头,每一样都要了一些。 商铺外。 一辆普通的马车经过。 魏毅透过车厢窗,看着京城的街道,让人神奇的是,街道两旁更多的食铺。 大酒楼竞争的更加激烈。 通过北平发家的酒楼老板们,开始了酒楼产业链,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这股现象,百姓们无法理解。 魏毅眼睛看到的外界事务,内心就会升起其中蕴含的原理,对社会充满了高度的认知。 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轿子。 是人力稀缺带来的。 虽然京城也有乞讨者,可是人力稀缺同样存在,并不是社会的矛盾,而是发展的必然现象。 所以公车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工具,其次就是马车。 “嘚嘚嘚。” 马蹄踩在石砖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魏毅放下了帘子。 京城,只是一个更大的北平而已。 马车抵达了东华门,经过勘验后,被侍卫们放心,进入了文华殿区域。 最后魏毅从马车上下来,步行到了文华殿。 “拜见皇太孙殿下。” “请坐。” “魏毅,我有两个月没有见到你了。” 朱高炽笑呵呵的说道。 求月票,感谢亲爱的书友们,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