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安南际有陈,风俗不元人。衣冠周制度,礼乐宋君臣。”并且还赐了“文献之邦”四字。 这个时期,是安南与大明的蜜月期。 洪武三年。 陈日煃病逝,明朝应安南请求,册封恭肃王陈日煃的养子陈日熞为安南国王。 陈日熞实际上是优人之子,身上并没有陈朝王室血统,再加上继位后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欲复姓杨,激起陈朝宗室不满。 当年的十一月,陈日煃之兄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熞为昏德公,并宣布继位,史称陈艺宗。 陈书明担心明朝的反对,上奏大明的奏疏里,试图蒙混过关,被明朝的官员发现,引发了朱元璋的震怒。 迫于明朝的压力,洪武五年十一月,陈叔明禅位于弟弟陈煓,然后派遣使者入京谢罪。 朱元璋见状才同意赐封。 但是陈叔明实际控制安南的政权。 此时。 安南与大明的关系开始下滑,不复当初的和睦。 洪武九年,安南试图征服占城。 后来占城的国王向宗主国大明告状。 而之前安南也战事失利,国王陈煓阵亡,所以陈叔明又立国王陈煓的儿子陈炜为王,继续决策安南国事。 但为了防备侄儿国王,陈叔明不断增加自己女婿黎季犛的权力。 总之。 陈叔明失去了王位,内心痛恨朱元璋,他为了巩固自己权势的手段,也终于养虎为患。 这段时间,安南因为攻打占城的事情,与明朝的关系恶化。 洪武二十七年陈叔明病逝,女婿黎季犛把持安南朝政,开始与中华文明做切割。 洪武三十年。 安南侵占大明广西思明府,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向大明上奏。 黎季犛把他老丈人陈叔明失去安南王位的经过看在眼里,十分的敌视大明。 这个时期开始,因为黎季犛的原因,他不顾国内大量官员的反对,采取了敌视大明的政策。 “根据商人们带回来的信息,去年的时候,安南黎季犛发动了政变,杀戮王室,有自立为王的迹象。” 朱高炽继续解释道:“所以让二弟去广西打探安南国内形势,如确认商人们所言不虚,那么能接应到安南王室是最好的选择,当地也就需要能做主的人。” “他能行么。” 朱棣有些担心。 二儿子的本事,朱棣并不怀疑,可毕竟第一次独当一面,能不能考虑周到,让人忧虑。 行不行。 不行还有老子。 朱高炽暗暗想到。 先派了朱高煦去广西,才有点借口说服朱棣亲征安南。 瓦剌已经半死不活。 金帐汗国太远,帖木儿汗国刚打败了德里苏丹国,虽然导致了德里苏丹国衰败,可帖木儿并没有占据德里苏丹国的领土,如今正与埃及马穆鲁克王交战。 同时,奥图曼帝国击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联军,正在吞并拜占庭帝国。 当帖木儿汗国打败埃及马穆鲁克王时候,这两个如今世界上并列第二的强国,即将开始发生战争。 也是朱高炽不愿意朱棣打入中亚的原因。 老二们互相攻伐,老大坐收渔利才是上策,要是把帖木儿吸引回来,变成帖木儿与大明的战争,属于没政治头脑的愚蠢行为。 后世哪个国与国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只说英美,几百年来的政策关系变了无数次。 敌,友,敌,友,随着自身国情的需要而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