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鸟铳声吓了老者一跳。 “算了。” 老者拦住了儿子。 不顾儿子的劝慰,老者打开了门,主动走向了巡检官。 巡检官见状,没有为难老者的家里人。 “周大官人,你私下收粮卖粮,巡检司已经证据确凿,跟我们走一趟。” 老者的儿子,也不敢真伤了官差,见吓不住对方,一脸的气愤,狠狠盯着巡检官。 巡检官嗤笑一声。 “你刚才用弓箭对着我,我现在就能抓你,不过看在你父亲主动出来的份上,才放你一马而已,你要还是不懂收敛,大可以试一试。” 巡检官的威胁,让年轻人面子上挂不住。 可他并没有过多的举动。 有产阶级的妥协性,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巡检官经过培训,虽然知道自己有些莽撞,可他赌对方不敢豁出去一切。 伤了他,他后面还有更多的巡检官。 这就是他的底气。 至于这家人身后的关系网,巡检司与两课司一样,并不受六部的管理。 不久后。 这家人因为违背粮点政策,因为是初犯,并且数额不大,老者被判了三年,由司狱司收押,罚金五百两。 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给。 当巡检司告知会收没家宅以及祖田,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还是交足了罚金。 应天府江宁镇的案件,上了应天府社会报的头版头条。 整个应天府。 在施行粮点政策第三个年头开始,大户们吃尽了苦头,加上应天府的工业发展,佃户们变少了。 陷入于北平前些年一样的处境。 大户们的土地即不能荒废,又无法招到足够的佃户,粮价又被死死的控制。 提高佣金招募佃户,只能是应急,不是长久之道。 “如今的世道,不让我们活啊。” 有名乡绅愤慨道。 洪武三十二年的粮食收购价出来了。 在人工工钱涨价,许多商品也有价格上调等局面下,粮食的收购价依然保持不变。 朱高炽的名声,在乡绅们之间凑不可闻。 “什么好圣孙可行三代,我看啊,圣人活着的时候都要维持不下去,圣人真是老糊涂了。” 矛头已经开始对准朱元璋。 锦衣卫听到市面上的如此言论,立刻查源头出自哪里。 “圣人。” “最近还是不要出皇宫了。” 李道信劝道。 “咱还怕了不成,一些乡绅罢了,无兵无权的,掀不起大浪,咱越是退让,他们越是闹得凶。” 朱元璋深知人性。 越是让步,别人只会更进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