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竟然会有如此谨慎的人-《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周兴这般大度的,不少人认为庄德耽误了辽东系将领的前程。

    周兴点了点头。

    “小王爷到。”

    外面有人唱到。

    众将停止了交谈,纷纷迎了上去。

    朱高炽走了进来,和众人一一见过。

    “赵安。”

    “小王爷。”

    朱高炽拍了拍眼前将领的肩膀。

    因为其兄的牵连,被谪戍至甘州卫充军,属于去年从西北提拔起来将领。

    这位历史上被称为西疆良将的人才,作战勇猛,有谋略,是值得培养的将领。

    培养自己的人才是必须的。

    可是从北平一地扩充到十一行省一地区,吸收外部的人才同样是必须的。

    能不能获得人心,同样代表了这些地区是否稳定的标志。

    一个体系能不能让外部人才归心,是这个体系是否先进的表现,朱高炽绝对不会因为当年的纷争,就会拒绝拉拢外系将领。

    例如李世民。

    多少原本属于他敌对势力的将领,不但后来被李世民吸收,还被他重用。

    无法吸引外部人才加入的体系,绝对是有问题的。

    哪怕后世新中国的建设,有不可计数的人才加入,都是不可否认的贡献。

    朱高炽要打破山头主义。

    虽然这件事并不容易,但是万事有度,山头主义太强,对大明长期的发展不利。

    那么外省的将领,只要是有才能的,朱高炽更要提拔起来。

    像赵安这种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有才能的将领,试错成本已经有了保障,如何能不重用呢。

    “新军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是各位的功劳更是关键,好马配好鞍,大明需要各位。”

    朱高炽笑呵呵说道,众人纷纷露出笑脸。

    不久。

    朱高炽站到台上。

    下面的军士们密密麻麻,人们都看向小王爷,朱高炽看不到尾,也知道自己说的话无法让后面的人听见。

    前方是军队的基层武官,穿着严整的军服,配备武官刀。

    “礼!”

    “唰……”

    十万将士行军礼。

    朱高炽同样举了举手。

    “礼毕!”

    “刷……”

    朱高炽念着手里的稿子,一部分是文书房的文书写的,一部分是他自己改的。

    “奉皇爷爷旨意,本世子不日南下。”

    “父王即将被任命为太子,本世子抵达南京之日,即是封为皇太孙之时。”

    朱高炽当众说道。

    周围的将领们喜悦不已,神情激动。

    朱高炽照常念道。

    北方总体局面已经平定下来,新军就扩张了二十万,加上北平,大宁各地的后备力量。

    虽然京城还没有公布,但是朱高炽认为可以透漏,对于拉拢各方人心有了好处。

    至于南方的反对力量,只要保持如今的局面,一直发展下去,并不算大难题。

    “北平的模式,将在全大明推开。”

    “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以人为本,保障人们生活环境和工作待遇。”

    “同时军队的建设将会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去,提高军户的社会地位和保障待遇,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打造一支战则必胜的强军,为大明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也保障大明发展的成果。”

    朱高炽向军队吹风。

    北平军队的改革并不会受限于北平。

    而提高军户的地位和待遇,同样不会受限于北平。

    新军士兵士气高昂,军纪严明,作风优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推动出来的。

    “哗啦啦。”

    前排的军士们拼命的鼓掌,后面的士兵虽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但是跟着鼓掌。

    随着朱高炽的讲话,士兵们发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