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者是未知,后者是已知。 “有不少的技术人员,他们不再向技术司申请资金和物资研究,而是接受外部商行的投资。” “现在技术司有管事提出,这些接受外部商行,帮助别人研究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开革出去。” 朱高炽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小九犹豫了一番,按照师傅的意思,自己应该听小王爷的,不过小九还是忍不住说道。 “他们并没有使用中华重工的资金和物资,研究的技术是别人家的,按道理并没有什么不对。” “唯独他们还是挂名技术司,领取技术司的工钱,所以开革的理由并无不妥。” “所以你觉得应该开革?”朱高炽笑道。 小九摇了摇头。 “小王爷最重视技术人才,连许多外省的人都给予了补贴,而且我也觉得没必要在小方面为难别人。” 小九还是违背了师傅的指点,主动说道:“技术司不应该只为中华重工服务。” “说得好。” 朱高炽大笑。 有些技术人员为什么愿意与商行合作,而不是与技术司合作呢。 难道能说技术人员没有奉献精神? 说他们忘恩负义? 朱高炽从来就没有要把技术人员绑架,限制的念头,更没有觉得技术人员想要发财有什么不妥。 这才是真正的自然发展道理。 无产者想要变为有产者,有产者想要更高的诉求。 “技术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有想法的技术人员,为他们创造研究的条件,和给予需要的帮助。” “认清楚技术司的初衷。”朱高炽交代了小九。 小九明白了小王爷的意思,愉快的离开世子府,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那就是什么都不做。 技术司的技术人员与中华重工合作,研究出来的技术,获得奖金以及内部的级别。 技术司的技术人员与外部商行合作,研究出来的技术,无论是技术人员获得商行丰厚的资金,还是股本也好,都没有问题。 中华重工面临的挑战,绝对是全方位的。 引领北平工业化发展七年的庞然大物,在朱高炽的松绑下,要么追赶上工业化发展的脚步,要么被淘汰。 绝对不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至于社会资源分配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非要中华重工才能做成的。 如果以现在的体量和天然的政治优势,都无法维持住市场份额,说明已经成为障碍。 见完了小九,朱高炽才去见了陈亨,金忠,郭铭等人。 众人在大厅等候。 “我们这么多人,比不上一个技术人员。”陈亨笑哈哈的说道。 “小王爷最看重技术人员,一向如此的。” 金忠跟着笑道。 “小王爷,到。”门外,有侍卫喊道。 “哗。”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 “坐。” 朱高炽踩着羊毛编制的花纹地毯,坐到了大方椅上,大方椅的后褥被压了下去。 一旁的竖几上,有人拿起茶盘里茶杯,往里面倒入茶叶,然后灌入热水。 使用蜂窝煤的地道,让大厅里很暖和,驱赶了开春的寒意。 大厅有巨大的吊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