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仗势欺人的高阳郡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以往使用柴火,现在使用蒸汽,但是蒸汽机需要煤炭,也就是从柴火改成了煤炭。

    薪材能源进入煤炭能源,新工艺的纺织业,对煤炭的需求也是直线上升的。

    包括定型工艺也是如此。

    以前靠人力,上完色出缸布料,经过晒干后,人力拉扯固定,通过数日的时间定型。

    后来改成机器,通过二三十米长的机器,犹如流水线般的把布匹拉扯,平切使用蒸汽熏烫,快速的定型。

    甚至后来也不用晒干了,直接用甩桶甩干水分,然后烘干机烘干,最后上定型机。

    传统的工艺,每个步骤都改成机器。

    本质上属于蒸汽机运用到各行各业,只是工匠们需要把蒸汽机局部改进,适用到各行业的工厂中。

    所以人们说最伟大的发明是蒸汽机,而不是新染缸,定型机这些,因为这些发明并不难。

    但是效率的提升的确是百倍的增幅。

    每个工序使用机器,本来就比人力要强,加上机器可以增加生产量,各个工序加起来,变化就大了。

    新工厂一套流程下来的产量,比传统作坊产量提高了数十倍。

    “这些商人见利忘义,为虎作伥。”乡绅痛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北平的工业发展,自从练子宁在应天府带了个头,虽然蒸汽机工厂失败了,想不到其余行业倒是火了起来。”

    “北平每年在应天府采购数百万匹的布料,那些商人们如何能不上钩。”

    “现在倒好,我们江淮地区成为了为北平生产布料的地方。”

    有读书人反对,说道:“比起以往的征收模式,我倒是觉得这样不错,老百姓也欢喜。”

    江淮地区。

    明朝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的贸易地区。

    北平重工却不涉及轻工,江淮地区在尝试蒸汽机失败后,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轻工业在江淮地区蓬勃发展,形成了与北平互补的局面。

    加上北平的放开投资,以及部分行业的限制,江淮地区大量的资金北上。

    到底还是拉拢了许多人,并没有让全部人反对。

    “根据我接触的一些盐商,他们的资产这些年翻了十倍不止,如此大利之下,他们选择北平倒是不奇怪。”

    “可天下都开始重利,不以道义为先,岂能这般呢。”

    陈彬大骂。

    他是地方上的大户,家中有人在朝廷做官。

    见不得别人的日子过得比他好。

    以往。

    乡里人都羡慕他家。

    在乡里人贫穷的时候,他家数百亩土地,耕读之家,方圆百里的人谁不羡慕他家。

    提起他陈家,哪家百姓敢不低头。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佃户跑去了北平,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一年十二元的工钱。

    陈彬得知一元钱,在北平可以兑换一两白银后,陈彬破防了。

    人们在提起他陈家,眼里没有了以往的敬畏之心,他们的话题也不是陈家如何了不得,而是围绕北平打工。

    他们都想要去北平打工,不再以陈家为目标。

    没有人羡慕陈家,自然也就没了敬畏。

    这就是人性。

    普通人也是如此。

    羡慕别人的时候,见到了别人,就会自惭形秽,唯唯诺诺,当不羡慕别人的时候,又会瞧不起别人。

    这是因为缺乏参与社会活动,导致的麻木诞生的自卑心。

    当常常参加社会活动,那么就有了自信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不会被这些简单的事物所困惑。

    古代读书人比百姓要自信,除了待遇上的,更有读书人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口号,和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就能有的。

    正如体育强国。

    绝对是社会百姓全面参与,才叫做体育强国,才是真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许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有稳定的生活环境等等。

    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文明。

    文明的强盛,绝对不是哪方面突出,必定是全方位的发展,才能构建出强大的文明。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