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万人的大场-《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老了啊,。

    不但感叹圣人老了,也感叹自己老了。

    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宋晟虽然没留在了北平,但是一言不发,只带了耳朵。

    “组建新军贵,那么就只能淘汰传统卫所,并把传统卫所改造成新生产模式。”

    “既省出了更多的军费,又障了军户的利益,还保留了后备军事力量。”

    “所以新军的组建越快越好,中秋节后,我就要在各地开始改革,施行新军户生产模式。”

    “这个目的是今年的核心目标,不容许有延误,诸位全力以赴。”朱高炽最后说道。

    “喏。”

    “保证完成任务。”

    武官们全体起来,大声说道。

    通州。

    这里的实验田名声越来越大。

    农业发展银行。

    一名年轻人在柜台办理业务,柜台上的工作人员,检查年轻人带来的各项资料。

    新式田契,军户籍。

    “你提供的军户籍,户主不是你的名字,田契也不是你的名字,需要当事人来办理。”

    工作人员耐心的解释。

    “我家大人说了,以后家里的事情我做主,我还是片井长呢,这是我的证件。”

    年轻人得意的掏出自己的小本本。

    “呀,失敬失敬。”工作人员笑了起来。

    其实他早就看出了年轻人的身份。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跟农业打交代,许多对象就是农户,特别是新式军户。

    属于中华重工内部会议重工,确认了的重点扶持对象,在各项贷款方面会大开绿灯。

    “但是制度规定必须由当事人来贷款,伱是片井长,又年轻,见多识广,是明事理的人,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用别人的田契来贷款,这如何说的通呢。”

    年轻的片井长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工作人员很细致,主动提醒说。

    “你父亲的名字,在我们银行有笔农业贷款,通途是购买农机,合计八元钱,期限为三年,还有两年的时间,要一次性归还八元钱,以及两角八毛八分的利息,和一角六毛的服务费,属于农业优惠贷款。”

    “现在你想申请建房贷款,申请额度为三十元,这属于军户助力贷,每年还一笔本金和利息。”

    工作人员跟年轻人算了一笔账,每年需要还多少本金和利息,以及需要那些手续,和将会面对的审核程序。

    “虽然客人这边,对于我本人而言,是很信任你的,但是出于职责,我是必须告诉的。”

    “如果审核过程中,发现有骗款现象,伪造证件等,将会面临高额的罚款,并且有三年以上的牢狱。”

    “不敢,我家的证件都是真的,是都司衙门发的,而且我家一百亩地,你可以跟我去看的。”

    工作人员笑了笑。

    他倒是没有怀疑,不过是必须走程序的一句话。

    因为没有互联网,一切都是纸张办公。

    所以当地县镇的农业银行,只负责当地县镇的贷款业务,不会办理其他的地区的,保证了运行秩序。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现在的模式效率比较落后。

    粮票银行的大厅,非常的庞大和宽广,有许多的柜台和工作人员,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