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么未来朱棣面对的就是初入官场的初哥们。 一个军队没有老兵老将,是很危险的,朝廷同样是如此,天下道理大同。 “父皇,儿臣处理奏疏这段时间,深感朝廷离不开官员,更离不开好的官员,但是儿臣没有信心。” 朱棣直言相告。 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官员,或者换个称呼,公员。 良好的公员阶层,带来的就是国家向上。 败坏的公员阶层,带来的就是任何好意的法令,都会变成坏的法令。 朱元璋想了想,竟然真的接受了朱高炽的条件。 他也不想再大开杀戒。 “原本咱的想法是封你成为太子,封他为皇太孙,咱再杀一批人,干干净净。”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有些失神。 他想到了那时候。 自己狠狠的用手去除树枝,满手鲜血的告诉他,什么叫给他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廷。 “算了。” 朱元璋神色落寞,“咱为大明天下操心了一辈子,到头来,次次计划不如变化,每次的计划都被上苍跟咱开一个大玩笑。” “咱老啦,服输啦,他想做的事情,咱就不阻挠他了。” 朱元璋叹道。 当燕世子掌握了半个北方的军权,靠着大势入京城,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他。 有老四,有孙子两代人。 朝堂会很快平静的。 以朱元璋的眼光,他何尝看不出北平新军之威。 其实自己被打败了。 不过败给的是自己的孙子,朱元璋心中虽然不好受,到底还是接受于此。 如果换做旁人,朱元璋可不会轻易服输,哪怕是死也会拼尽全力去对抗,战斗到死的那一刻。 杀。 无论影响如何,是最快效率的手段。 朱元璋放弃了开杀戒。 应天府的官员们,许多人自然也就不会消停,聪明的人不会出馊主意,在人心上面,很多人是人心大师。 这天。 朱允炆进宫,亲自打水为朱元璋洗脚。 朱允炆很乖。 他小心擦拭着皇爷爷的脚,什么话也没有说,仿佛并没有受到外界谣言的影响。 “最近皇爷爷说话比以往中气足,孙儿很高兴。”朱允炆孝心十足的说道。 朱元璋“嗯”了一声,尽量不去看眼前的孙子。 “皇爷爷早点歇息。” “嗯。” “孙儿告退。” 朱允炆轻轻的离开。 朱元璋这才看向朱允炆的背影,想起这些年的祖孙情分,朱元璋又不是无情之人,心中可谓是刀割。 “孙儿啊,不是你做的不好。”朱元璋轻声道。 朱元璋知道自己这些年严苛。 无论是国家还是朝堂,都需要松一口气。 在他的布局里也是如此。 小到行业发展,例如造船业,大到未来的继承人,朱元璋都是有规划的。 下一任皇帝以宽仁为主,就是朱元璋的谋划。 朱允炆这些年的表现并不算差。 “可惜,你皇爷爷被打败了呀,为了大明,只能委屈你了。” 第二日。 朱元璋下了一则旨意。 以塞北捷报为由,命令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改军制,由燕世子主导。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 他的旨意没有任何问题。 不像明中后期,皇帝的旨意,必须经过内阁,才算是明旨,否则属于“不合法”。 皇帝对内阁不满,无法改变内阁的决定,只能惩罚内阁阁员,让内阁阁员通过皇帝的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