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陆九随即在药柜上抽出了三个柜子。 泽泻、茯苓、猪苓。 这三味药是治水三宝,可渗水利湿,利尿消肿。 比如茯苓这味药,以前药农寻找茯苓有个经验,即下过雨后,有茯苓的树桩周围干燥得很快,往往只需在湿气重的地方发现有干燥的树桩,就能发现茯苓,这是因为茯苓这团阳气在大量的吸收阴津,所以,茯苓长成后就是一个以阳吸阴的复合体。 那么茯苓进入体内以后呢,它已经没有松根提供给它阳气的来源,这种阴阳相吸的状态就不能维持,只能分裂。 而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这样茯苓入体之后,清阳上行而补心脾,生津液,开腠理;浊阴下降而利水湿。 最关键的是,茯苓进入身体后,还能够进行自主调节,古语称,“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小便本来很多了,说明体内的阴阳已经有分地过度的趋势,分合是相对的,茯苓在这个时候就是帮助身体固摄,不让小便走的太多;相反,小便不利是气郁水中,阴阳不能分离,体内阴阳表现为过度的合,茯苓在这个时候就会帮助身体去泻。 猪苓的,其实跟茯苓差不多,都是阴阳复合体药材,但是它茯苓是阳居多,猪苓是阴居多。 一个是能灵活固摄,少许渗利,一个是能灵活渗利,少许固摄。 二者配合,既能帮患者排出水湿,又不会让水湿排出去的时候带走大部分阳气。 为什么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 就是因为人要是泻的太多,而本身又没什么糟粕的话,他泻的其实就是气。 小便也是一样,尿得太多,气就走得多。 茯苓和猪苓配合,就是让身体能尿,但又能逮住你的气,不让它跑喽。 泽泻呢,就一个作用,去旧存新。 从字面意思都能理解,泻为去旧,泽为迎新。 它不仅能去火,也能去水,所以往往在治肾的时候,大部分症状都会用到泽泻这味药。 有了这三味药,基本上泻肾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最后这补脾可就太简单了,陆九几乎不用考虑。 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 黄芩补气,白术加茯苓可健胃振脾,最后炙甘草调和诸药。 此方十味药,可以说是精简到不能再精简了。 如果再考虑到患者咳嗽肺痛,那么加个紫参也是可以的。 十一味药,疏肝,泻肾补脾,止痛,算是目前陆九能开出来的最完美的方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