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初入民间(下)-《山寨王朝》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在罗汉七人组中,刘邦不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萧和,刘邦也不是最能打架的,最能打架的是季歩,但是刘邦毫无争议是这群人的领袖。其实领袖也分很多种,就比如我们大学的校长,除了每天开辆奥迪在学校里横冲直撞的那位外,还有几个名誉校长,代理校长,荣誉校长等。刘邦在这群人内就属于精神领袖,精神领袖的作用就是:黑夜里的一盏灯火,有他在就有方向,天塌下来时候的姚明,如何什么情况都有他先顶着。有一个好的精神领袖,众人的心中才不至于完全失去希望。
其实刘邦去当铺的时候,众人已经安排司马心在门外偷听,在刘邦回来前司马心已经绘声绘色的将他和当铺伙计的对话描述了一遍,大家都在等刘邦回来扯大话,然后群起攻之,鄙视之,让季歩殴打之,刘邦求饶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开心,因为大家都在下飞行棋的时候被刘邦威逼利诱过,现在终于有机会报仇了。等闹完了,这些天压抑在众人心头间的阴霾都一扫而空,众人间的气氛终于轻松起来,心情一舒坦,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坎坷是无法逾越的,就算前面是珠穆朗玛峰也能迅速麻利地一跃而过。
所以刘邦精神领袖的地位是不可剥夺的,也没有人想剥夺。
在玩闹的时候杨琼手上的金手镯从袖子中露了出来,首先注意到的是刘邦,因为杨琼那时候正趁季歩摁着他动弹不得的机会,捏住了他的鼻子打算让他窒息。所以那对手镯当时离他的眼睛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他的目光仅仅稍作停留,便立刻闪烁了开去。他知道这对手镯对杨琼的意义,远大于手镯本身的价值。很快其他五个人也都发现了手镯,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发光必然引人瞩目,但是大家一致选择了视而不见。
据研究心情舒坦的时候记忆力也会比平常好很多 。这就是高考前家长和老师都叮嘱我们要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的原因,并且考试前除非了杀人放火,做什么事家长都对你笑眯眯的,态度和蔼,为的就是让你以愉快的心情来面对考试。所以还没有高考的读者,你们有福了,有什么想做但不敢做的,列一个详细的计划,在高考前夜开始行动吧,当然如果是成人高考的您还是最好掂量掂量,有必要可以打个电话和我咨询一下。
季歩殴打完刘邦心情自然非常愉悦,于是他回想起了他曾经在太极殿偷偷藏起来过一副古董字画,因为觉得是价值连城一直都是贴身收藏,所以才没有遭李御淳的毒手。当下立刻大呼小叫的从内衣夹层里掏了出来,说道:“钱的问题不用担心了,我这可是在太极殿里拿出来的,唐睿宗收藏的古董字画,去当掉够我们**几十年了。”
关于这幅画的来历我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按通常观念来说,皇上的房间里挂的字画绝没有本朝的,摆放的花瓶瓷器也绝没有当代的,虽然说并不是每个皇帝都附庸风雅懂欣赏字画会把玩古董的,但还是每个皇帝都喜欢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凸显身份,到后来那些家财万贯的富豪也都学皇上样,家里墙上挂满了价值连城的字画,别人做客的时候装作不经意地说道:“你觉得这字挺乱七八糟的是吧?我一直都这么认为的,到底草圣张旭的作品,我欣赏了多日都还没有看够。你看这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一种境界。”其实这幅字上他自己估计也是一个字都认不出来,搞不好他可能还是文盲,现在有钱的文盲多了去了,要不怎么有暴发户这个词呢。
皇上当然绝不会是文盲,那这幅王勃的字画为什么能入唐睿宗法眼呢,这就牵涉到了另外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太平公主和张旭。
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因为联合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护唐睿宗登基有功,在朝野间也算权势滔天,临淄郡王李隆基也是因为那次拥君之功才被封为太子的。
张旭,草书天下闻名,可谓是一字千金,当时天下人无不以能拥有张旭的一字半句为荣。
这里有个小插曲,张旭在出名前可谓是穷困潦倒,曾经有一次穷的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饿了三天快捱不住了。恰好有个朋友来看他,顺便也就暂时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吃完了一抹嘴,张旭说我得谢谢你啊,拿什么谢呢,干脆我写幅字送给你吧,于是即兴发挥,就前几天自己肚子饿得胃痉挛的状况,洋洋洒洒一篇《肚痛帖》就此现世。那朋友不太好意思拒绝,勉强收了下来,拿回来后顺手贴在了牛棚上给牛挡风。
几年后张旭出名了,他这位朋友却还不知情,只是发现到他家买牛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一群牛贩子站在门口彪价,最后一头牛卖出了一千头牛的价格。牛贩子临走前磨磨蹭蹭的要求带走那张给牛挡风的纸,说是牛习惯了这张纸挡风,没有这张纸很可能感冒或者失眠,这位朋友也就很大方的一把扯下来送给了他。
见国际牛肉价格猛涨,养牛致富势在可行,这位朋友第二年花了全部家当买了几千头牛回来,好生伺候着,却再也无人问津,熬到最后都染上疯牛病死了。这位朋友从此也就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地加入了余粮回收贸易有限公司。有一次在一间拍卖行外回收余粮的时候,看见里面拍卖的东西就是以前贴在自己家牛棚上挡风的纸,最后是以一千五百万两黄金的价格成交的。当下心如刀割,黯然从余粮回收贸易公司辞职去了嵩山素食餐饮集团深造,不再理红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