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王小二过年-《高贵与尊严》
第(2/3)页
“有三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
第二个营销员销了十多把。他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还可以活络血脉,清醒头脑。
第三个营销员说他销掉好几千把,并且还有订货。
他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就能保证庙里香火更旺。”
“老同学,你怎么看?”子江问。
他特有意思,这辈子开了很多自己的小公司,几乎是开一个垮一个;给别人做ceo,再有点小股份,却叱咤风云!炒股也是这样,帮别人炒,能赚2、3倍;自己的钱炒,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自己打工,任人唯亲,瞻前顾后,耳根特软;替别人做事,杀伐果断,择贤任能,闻风而动。也许这就是人的两面性吧?
“呵呵,比把梳子卖给和尚更生动的故事!你们看过吗?”我不能露怯,装模作样,娓娓而谈:“在纽约第五大道,有一家复印机制造公司,他们需要招聘一名优秀的销售员。
初选出3位,其中包括来自费城的年轻姑娘安妮。老板给他们一天时间,让他们在这一天里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
走出公司后,几位推销员商量开了。一位说:“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人!这最能体现我们能力了!”有人附和。
第二天一早,老板召见了这三位应征者:“你们都做了什么最能体现能力的事?”
“我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把复印机卖给了一位农夫!”第一位应征者很得意。老板点点头。
“我在哈得孙河边找到一位渔民,说服他买下了一台复印机!”另一位应征者同样自得。老板仍是点点头。
安妮从包里掏出几份文件递给老板,“我在半天拜访了三家电器经营商,并且签回三张订单,总共是600台复印机!”
老板喜出望外地拿起订单看了看,然后宣布录用她。
在日后的工作中,安妮一直秉承一条原则: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做最容易成功的事情!不去做那些听上去很玄乎,但对公司却没什么帮助的事情。
后来,安妮创下了年销售200万台复印机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她就是刚刚退休的全球最大复印机制造商——施乐公司的前总裁安妮-穆尔卡希。”
“你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出营销战略嘛!只能算是管理个人时间的案例。”朱子和王总竟然结成了同盟军!
事实上,我一开始就错了!永远不要试图挑战别人擅长的领域,因为即使你辩赢了,也很可能输掉友谊。
“嘿嘿!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说到营销,还是你更专业,朱哥。”我心平气和。
晚上,在酒店,我只给子江分享了我的认知:“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案例,给推销人员打打鸡血还可以,但硬说他是“营销”思维,那就有点无知了。”
子江盯着我,很随意地讲:“说来听听?”
也许这就是成功人士的气质吧?明明感兴趣,却表现得很漠然,让那些卖弄的人绞尽脑汁,把思考的精华倾囊相授。
“呵呵,我对营销知之不多,只是与你共勉吧。”
我觉得对老同学还是负责一点好,至于听不听劝,那就管不着了。
“管理学权威德鲁克说过:营销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在于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使产品适合他们的需要,再确定产品的功能设计、价格、渠道等方面。
营销要做到产品之前。而这个案例,先确定产品再确定用户,怕是清朝才有的商业模式吧。这个答案看起来十分机智,但也就是骗骗非专业人士。
这是把梳子卖给和尚了吗?这只是让和尚做了分销商而已。最后的购买者还是长着头发的俗人,所以这个“标准答案”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即使销售人员真的可以靠洗脑营销,把梳子卖给和尚,在营销策略上也存在严重失误。因为和尚群体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群体,而这个群体中能买梳子的又是少数。所以这个市场是超级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想要成立的话,必须包含五个要素:规模性、可进入性、可衡量性、差异性、相对稳定性。
这个案例,在“可进入性”上算是勉强解决了。但是这个超级细分市场,规模性上却不能成立,这个市场太小,根本撑不起你付出的成本。
为什么不找一个更容易进入、更具有规模性的市场,而偏要啃着一块硬骨头呢,有病吗?
这个案例还显示出战略素养上的不足。很多人会认为,战略上的失误可以依靠战术努力去弥补。就像打仗一样,战略失误的时候,有些“熊将”总是以为喊两声“兄弟们给我冲”,就可以扭转战局。
可是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误。否则的话,战场上那些以弱胜强的战例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这个“商业案例”完全就是坑爹的案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