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暂时安宁2-《复兴之帝国时代》
第(2/3)页
自然,在中国大开眼界的大院君想当然的认为清国会帮着朝鲜富强起来。
东亚格局又一次被人为的改变,却不是最终的结果。
日本在付出近500万两白银后强忍下这口怒气,明治天皇召开秘密御前会议,决定严格按照《征讨清国策》执行国家政策,所有军政大臣务必于十五年内做好对中国全面战争准备,将失去的东西全部补回来!为此,明治天皇下发密旨:发展壮大帝国海军为帝国第一要务!朕决定每年从大内发出30万日元内帑资助海军。
被中国海军震惊的日本官民人等爆发极大爱国热情,立即又一次掀起了对中国的仇恨,捐钱捐物,维新政府决定派员即刻赴欧洲订购大型军舰与速射炮。
革新元年,中国平静而又顺利的过去。
发展继续着,中国民众再一次看到革新政府对内对外政策上的得力和不同于以往朝廷丧权辱国的种种,因而对新政和国家重新振兴的信念又一次增强并深深传导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又要过年了。”慈宁宫里早就被装满上等涿州红罗炭、银霜炭的鎏金象鼻大熏笼烧的热气腾腾,膳桌上慈安皇太后正与陪坐在侧的唐汉明叙谈着家常。
“皇额娘,朝鲜的事情定了,您瞧着吧,日本人这个瘪吃大了呵呵,最近十几年北边就没啥事了。我从东京给您带回来的首饰和绸缎您看着还好?女子学院的事情都交给几位皇贵妃去做,您做个名誉校长就功德圆满了。”
慈安太后微笑着听唐汉明善意劝解,对皇帝亲自带北洋舰队亲自访日她是极力反对的,一国之君泛海去敌国大搞“亲善”着实让她不安了好久,后来见唐汉明兴冲冲满载而归未损一根汗毛倒是使她对自己这个“儿子”另眼相看,当年咸丰皇帝面对英法联军可是一溜烟的“巡行热河”死在了那里。亡夫之痛与火烧圆明园的悲歌一直印在她心里,再没忘记。
对于皇帝经常给她聊起的军国政事慈安太后很多时候只是谈谈微笑表示知道了,没有任何意见或是建议,对在她的理解中,康熙皇帝十四岁亲政作为一条祖制流传下来,唐汉明虚岁已经十三岁而且少年老成持重,慈禧太后拉着她垂帘听政时期毕竟不符合慈安太后内心中对道德和“内廷不得干政”祖宗大法的理解。
而她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咸安宫贵族女校校长兼班主任的所谓“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没有任何薪俸只会让她操心,例如课程的安排、备课、对学生的考核、外国课程的引进等等。但她很快乐也很欣慰,从未有过的归属感与自豪每天激励着四十多岁的她更加认真的对待这所全国最高级别的女校。与所有皇室带给自己的尊容富贵相比,教育工作使她活得更为真实。
搞好一座学校不一定比搞好一个国家更容易。
皇帝在大力裁撤宫内开销同时依然特旨准许户部每年给她的私房银子18万两,除了平日里补贴娘家人、赏赐下人,无所保留的全部投入了教育事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慈安太后并不保守,眼光反而很开阔。她自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英文和日文,并且尝试着把外国流行的小说和礼仪、风俗教授给那些贵族小姐们,现在纽约、伦敦、柏林一有新的教育、文学类书籍上市,隔不了几天就会出现在慈宁宫案头。更为可贵的是醇亲王嫡福晋(光绪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的妹妹)因为接触了更多的开明文化,亲自提倡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沙龙。每周在醇王府槐荫厅里,满朝四品以上官员的妻女聚集一堂欢声笑语不停。儿子搞新政,母亲必定得支持,所以慈安太后知道后第一时间在慈宁宫里也晓谕贵妇们,定期举行聚会,花枝招展的少女在母亲、姑妈的带领下济济一堂,大家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可谓相得益彰。
当然,慈安太后每次接见这些少女还有个想法――给皇帝找个合适的皇后。
慈安慈祥的看着皇帝滔滔不绝,外间的御膳整齐的摆上来。
“禀皇太后,三位皇太妃来陪同进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