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的起点4-《复兴之帝国时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与此同时,礼部颁发了《钦定大中小学学生思想培养条列》,其中规定:“帝国无论何种学校必须加入自强、自信、尚武课程,以激励国民英锐威武团结向上百折不挠之精神。凡各大中小学之教科书国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务必添加详述陆海军及战争事实,绘画军旗、炮台、军舰之图形,音乐一科增添帝国武功战事作为诗歌颂扬,英烈志士尤为写词谱曲以为纪念,体育一科更为重要,年幼者以之增强体质,年长者以陆军兵事教程以培养其纪律性、秩序性,成为完全人格之国民。”
而军机处的职能再也不是只有窝在那几间透风漏雨还不如太监们传旨的内奏事处广阔的承旨述旨传宣谕旨的秘书处。在唐汉明的思想里,现在还不是建立责任内阁的时候,权力的集中和威权主义更适宜现在中国的国情,所以为体现军机处的地位。唐汉明特旨裁撤南书房、上书房和内奏事处,并将几处的房屋与端凝殿打通,整个的乾清宫东侧一排全部划归军机处的办公区。还在养心殿外建立一个军机处值班室,随时传见军机大臣。
军机处可抖起来了,新军机处全部粉刷一新,换了西式家具及办公用具。会议室、休息室、餐厅、厕所、秘书室等等机构被新派的挂上小牌子标明,室内窗明几净温馨舒适,会议室正中还设了一把泥金蟠龙座椅和一扇六折屏风作为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和机密会议之所。李鸿章感慨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皇帝真是良苦用心。原来为体现皇权,军机处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皇帝根本不可能去军机处转转。军机大臣没有任何建议权,只有跪在地上记录皇帝旨意的份儿。这次军机处的改革不在表面上,像放权给六部一样,军机处有了不小的权力。
首先军机处有了参政权和议政权。中央各部、各省所有大小事务及国内外政务先送军机处,由军机大臣分门别类的综合信息。因为各部尚书都是军机大臣(除了内务部长毓贤、全庆),所以各类政务小事由军机处集体合议处理,以军机处名义发出政令立即办理不必请旨。而军国大事先由全体军机大臣详细议定写出处理办法然后上奏皇帝裁决。
原先军机处没有权力给各部和各省发令,现在军机处不仅可以下命令,还能监督指挥处理四品以下的官员奖罚、新政的解释、死刑以下的重审、国内经济、宣传、商务、农业政策、兵工生产、工业发展的调控、交通运输和国家财政的梳理、外交关系的预测与处理等等,真正仿照大明内阁的样子做起了国家行政中枢。
中国2000年的政治史其实就是皇权和相权不断争斗分化整合的历史,从秦朝、西汉年间蔚为大观的丞相权力使皇帝们感到宰相能危急皇权,就形成了这一怪圈。自汉武帝开始削弱相权,中国皇帝们用尽了种种奇思妙想分割相权。唐朝是多设宰相,宋朝是职权分离,分割宰相权力,将兵权、财政权授予它官,元朝是皇太子兼中书令,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宰相职位亲自处理国家政务,可一旦实行起来却发现宰相确实是一天都不能少的,莫说明天国家大事小情成千上万,就是军国重务一个人根本没精力处理完,因此才设立大学士却不给高品级,不称宰相。事与愿违,后来的大学士终于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但却无力与皇权相比。
清代把大学士提高到正一品然而君主独裁真正达到了顶峰。以前各朝所有诏书谕旨必须由宰相副署才能发出,这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习惯法。而清代皇权专制,根本不容许大臣们染指任何命令权。
唐汉明这次改革虽然给了军机处相当大的职权。但有鉴于在没成立责任内阁之前,自己的权力受到损害,便明确颁布《钦定军机处章程》详细规定军机处的权限和责任。
在制度上严格规定:凡军机处公开给各部各省下发命令处理政务没有奉旨的绝对不得写“奉旨”“奉上谕”字样,文本称“军机处指令”由全体军机大臣署名后发出,缺一人署名也不算政令,全体军机大臣为此负责。并备案上奏皇帝。
凡各部各地上奏的军国政务统一由军机处办理,小事立即合议处理并由领班军机大臣李鸿章签署,负责主管该部门的尚书军机大臣副署并记录年月日备案以承担责任,大事由大臣合议处理方案后上奏皇帝亲裁。密折不在此例。
凡皇帝亲自裁决政务和谕旨、诏书,由军机处起草书写“奉上谕”或者“奉旨”字样,皇帝亲自修改裁决后加盖玉玺。所有军机大臣必须副署并承担全部责任。
皇帝为某事下发的朱谕和密诏、密旨不在此例。
皇帝通过军机处下发的军令和谕旨军机处不得副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