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皇权一统5-《复兴之帝国时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四库禁毁书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其中以集部书占多数,部分著作实属中国文化之精品。其次是史部的书籍,其禁毁重点是关于辽事(入关前满汉关系)和南明史的著作,目的是企图抹杀、毁灭、篡改历史事实。经部、子部和丛书中的一些书籍在禁毁狂潮中也未能幸免。

    清代的**自康熙以来历代皇帝并行不悖,雍正朝尚且不多,直到乾隆皇帝时期,为巩固满族的皇权统治,打击汉族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阴险的乾隆一面举起屠刀向手无寸铁的书生们大开杀戒,发动了一百多起惨绝人寰的**,一面借纂修《四库全书》在全国访书、征书之机,“寓禁于征”查禁、删改、销毁了大量书籍,致使大批优秀古代文化典籍遭到毁灭流失,造成中华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这些书不是清代**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最重要的部分。被禁毁的著作中有不少是中国文化的精品,其中史书典杂录、诗文集、方志等,更是涉及了宋元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宗教和风土人情等,内容丰富精深,其价值可想而知,集部有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作者的总集,更多的是某些作者,包括一些文学派别创始人的别集,有成就的文学家和当时政治、军事、财经、文化等重要代表人物的别集,著名风骨人士的别集,这些书有的记述了清朝统治者忌讳的史实,有的反映了民族的和雏型的民主思想,大多是珍贵的史料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后世人称:乾隆修古书而古书亡。唐汉明穿越前的职业就是文物顾问,当然了解满清这一妄图抹杀读书人本性和中华文明的企图。

    卑鄙无耻自大高傲的乾隆皇帝成功了。他成功的用高压和暴力使得民间和读书人再也不敢乱发议论像明朝那样关注朝政,同时,一字之差,可判人生死,且牵连者众,读书人无不噤若寒蝉,要么隐居山林,要么钻入故纸堆,乾嘉考据学之兴起,概出于此。经过十九年的查禁,乾隆终于成功的销毁了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十几万部图书典籍,到了乾隆后期,**造的差不多了,书也查光了,终于成功地把当时中国的四亿人民变得鸦雀无声,真正达到了“万马齐喑”的高境界。至于那些奴才走狗们说什么根据《高宗实录》(这又是一部可以唬人的著作),《四库全书》是乾隆帝亲校(够他校一辈子的),纪晓岚亲自三校。这除了给出版界、学术界增添些笑料还能说明什么呢?满清的统治者就是这样把原本思想活跃、具有高尚情操和开阔胸怀的读书人变成了跟满洲奴才一样不再有独立思想,只知道做官捞银子的汉人奴才,在欧洲正处于思想解放、各种学术思潮百花齐放铺天盖地的崛起,从而带来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的一次次超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新兴科技和思想被大众接受与理解、应用。而早在秦汉唐宋元明时期便引领世界思潮的中国仿佛又回到了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轮回中,满洲皇帝借着冥冥不见的天意就这样把一个民族推向死亡的深渊。

    而文化的禁锢和灭亡是一个民族沦落败坏的开始。

    唐汉明深刻的理解到,无论改革和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大开风气,风气之先不在财政、司法、军事,而在于文化。试想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度里,文盲和半文盲多达百分之八十,剩下的读书人都是投身于章句小楷、皓首穷经的奴才,新政怎么能够开展推广?广大民众怎么能够理解世界新的变化看待原本被斥之为夷人的外国?再者后世子孙对于被禁毁的历史怎么看待?更为重要的是,在翰林院还保存着那本集中华文化大成的《永乐大典》原本。自己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让中华富强昌盛,回归文明礼仪是更急迫的。

    跪着的翁同和抖着手掀开乾隆皇帝题签的《钦定禁毁书目录》,里面一片触目惊心的书名让他这位满清大臣都觉得不堪忍受:

    嘉定屠城纪略(明)朱子素

    扬州十日记(明)王秀楚

    天工开物宋应星崇祯七年刻本

    尔雅堂家藏诗说四卷(明)顾启元撰明万历34年刻本

    吕晚村先生评选四书文不分卷(清)吕留良评辑

    仪礼探本十三卷(清)尹嘉铨撰张受长集注

    唐荆川先生传稿不分卷(明)唐顺之撰(清)吕留良评点

    质亡集二卷(清)吕留良评辑

    皇明通纪法传全录二十八卷(明)陈建撰高汝?订,吴?增删明崇祯九年刻本

    皇明法传录嘉隆纪六卷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十六卷(一)(明)高汝?辑明崇祯九年刻本

    皇明法传录嘉隆纪六卷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十六卷(二)(明)高汝?辑明崇祯九年刻本

    皇明资治通纪十四卷(明)陈建撰卜世昌校明万历刻本

    皇明续纪三卷(明)卜大有撰明万历刻本

    皇明纪要八卷(明)陈建撰明崇祯书林王渭刻本

    新锲李卓吾先生增补批点皇明正续合并通纪统宗十二卷,首一卷(明)陈建撰袁黄,卜大有补明末刻本

    皇明通纪前编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一)(明)陈建辑董其昌订明崇祯十一年刻本

    皇明通纪前编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二)(明)陈建辑董其昌订明崇祯十一年刻本

    明纪全载十六卷(清)朱?撰清康熙博古堂刻本

    大事纪六卷(明)沈国元撰明弘光刻本

    皇明大训记十六卷(明)朱国祯撰明崇祯五年浔溪朱氏刻本

    明?易知录十五卷(明)朱国标钞(清)吴乘权等辑清刻本

    武库纂略十卷存卷六至卷十(明)张一龙辑明刻本

    历志二十一卷原缺卷十二至卷十五(明)周乃祺辑明崇祯七年刻本

    明史略首二卷(清)程嗣章撰

    昭代武功编十卷(明)范景文撰明崇祯刻本

    古今史略十二卷,附殉难录一卷(清)李渔撰清康熙刻本

    北征录三卷(明)金幼孜撰明万历四十六年金镗刻本

    名臣宁攘要编存十二种十二卷(明)项德桢辑项鼎铉补明刻本

    新镌全补标题音注国朝捷录六卷(明)郑以伟撰锺惺补明崇祯刻本

    山中闻见录十三卷(清)彭孙贻撰清钞本

    东林本末三卷(明)吴应箕撰

    幸存录一卷,续幸存录一卷(明)夏允彝撰夏完淳续清钞本

    遗事琐谈六卷,附纪一卷(明)沈寿世撰清钞本

    边事小纪四卷(明)周文郁撰明崇祯郁士俊刻本

    皇明臣略纂闻十二卷(明)瞿汝说辑明崇祯八年瞿式耜刻本

    孤儿?天录十六卷,末一卷原缺末一卷(清)杨山松撰清康熙刻本

    东夷考略一卷东事答问一卷(明)茅瑞征撰明末刻本

    清流摘镜六卷(明)吴?辑清钞本

    世泽编文部不分卷(明)罗万化撰明钞本

    积经堂增订课儿?略妥注善本五卷(明)李廷机撰清干隆刻本

    皇明疏钞七十卷(一)(明)孙旬辑明万历刻本

    皇明疏钞七十卷(二)(明)孙旬辑明万历刻本

    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一)(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

    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二)(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

    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三)(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

    不愧堂刻奏疏六卷(明)吴道行辑明万历三十五年金陵唐氏刻本,

    重刻西沱吴先生蠢遇录十五卷,附二卷(明)吴世忠撰

    谏垣奏草四卷(明)毛宪撰明嘉靖十七年刻本

    安边书不分卷(明)庞尚鸿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按辽御?疏稿二卷(明)何尔健撰明万历刻本

    辽事砭呓六卷(明)茅元仪撰清钞本

    疏草二卷(明)李觉斯撰明崇祯刻本

    经辽疏牍十卷(明)熊廷弼撰

    邹忠介公奏疏五卷(明)邹元标撰明崇祯十四年林铨刻本

    疏草三卷,附录一卷(明)黄宗昌撰明末刻本

    谏垣疏草不分卷(清)李清撰明崇祯刻本

    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一卷(清)龚鼎孳撰

    岭海焚余三卷(明)金堡撰民国乌程张氏刻适园丛书本

    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一)(明)王世贞辑明钞本

    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二)(明)王世贞辑明钞本

    国朝殿阁部院大臣年表十八卷,附年表一卷(明)许重熙撰明崇祯刻本

    皇明将略五卷(明)周弘祖撰明刻套印本

    蘧编二十卷(明)叶向高撰明崇祯刻本

    李温陵外纪五卷(明)潘曾?辑明末刻本

    印人传三卷(清)周亮工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