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贤惠的姜后-《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2/3)页

    《鸿雁》:流民的哀叹

    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往,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劳役,四处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是十分相似的。鸿雁在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让人也会触景生情,平添许多愁绪。哀鸿,也就成为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没有劳动力没人供养的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可见,此时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受害者是多么的广泛。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这一声声的感叹中,又饱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

    鸿雁聚集在沼泽之中,就像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没有安身之地。流民没日没夜地劳作,却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他们的心中会有多少不平和愤慨。流民是悲哀的,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没有得到贵族富人的怜悯,反而遭到了这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

    大雁一声声地哀叫,也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自己心中的怨愤: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庭燎》:君臣早早来朝会

    西周后期,周厉王因为严重忽视了先王的礼乐教化,贪图财力,施行暴政,最终导致国人暴动的发生。周厉王仓皇地逃往彘地,并死在了那里。隐匿在重臣召公家里的太子姬静被群臣拥立继承王位,称为宣王。

    宣王的王后姜后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姜后年幼的时候,父母对她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还专门请了善传德义的傅母为她教导训练。傅母就是古代负责辅导、保护教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女。姜后成人之后,不仅拥有姣好的容貌,更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不合于礼的话一定不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一定也不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