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视察公路(上)-《新中华之官运亨通》


    第(2/3)页

    吃过午饭,林夕和曾思江,以及主管农村公路建设的副书记、副县长,还有公路指挥部的两名同志,分坐两辆车,出了县城。

    车是公路指挥部的两辆越野车。现在路还没修好,路况不好,普通的轿车根本走不了,还是这种大越野吉普有劲,不管什么路都能走。

    林夕上车前特意嘱咐同来的人,不许给各乡镇通风报信。又让两名公路指挥部的同志跟自己坐在一个车里,这段时间林夕竟在市里开会了,对县里的公路情况不太熟悉,而且对公路建设的知识也不了解,他是准备利用在车上的这段时间恶补一下有关知识

    车子向北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离县城最远的佃增乡,林夕准备从佃增乡往回走,不在乡镇吃饭。

    在车上林夕也没闲着,仔细询问了公路建设的各种知识。公路指挥部派来的一个姓姜的科长,还给了林夕一本专业书籍,林夕一口气看完了,对公路建设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姜科长的指引下,车子没有到乡政府,而是直接到了公路建设现场。佃增乡今年的公路建设任务是28公里,因为离县城较远,原有路况并不好,所以现在大部分路段正在修桥函、铺基础,只有一条长4.8公里的路段经过检测合格后,正在铺水泥路面。

    两辆车就直奔这条4.8公里的路段而来。在离修路现场还有几十米的地方,车停了下来。前面的路两边都立起了支架,而且现场停了几辆运料车,林夕的车进不去。林夕等人下了车,一行人直奔现场走去。

    现场机器轰鸣,震导声尤其大。林夕走到近前,看到工作人员着两台手持式震导正拿工作。

    林夕一见现场只有两台手持式震导,顿时有些生气了,刚才在来时的路上,林夕看过书并听到两名同志的介绍,知道震导的主要作用是将搅拌后的材料中的气体赶出去,不然等路修完,水泥凝固后,路中就会有气泡,将严重影响公路质量。

    林夕抬头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村镇领导干部在现场,林夕就更生气了。按照县里的规定,公路建设期间,乡镇领导干部必须亲临现场,监督工作。村组领导干部要死守在现场,只要机器开动,他们就要监督工程质量。

    可林夕在这里没有找到一个乡镇干部,连村组干部都没有看见一人,难怪他生气,这些人真是把县里的命令当耳旁风,不当回事。

    这时公路指挥部的姜科长领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来到了林夕面前,那人大老远就伸着手,准许备跟林夕握手。姜科介绍道:“林书记,这是负责修这段路的工程队的王队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