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章 睡梦心经-《傻小子成帝记》


    第(2/3)页

    元虚道:“当不当真,稍后再说。你先奉上茶来!”

    希夷道:“茶是小事,只要你所说俱真,老夫这儿的茶叶,你全带走亦可。”

    元虚笑道:“难得见你这么大方,今日贫道可要摆摆谱了!呵呵……”

    希夷闻言,气得吹胡子瞪眼,偏生拿他无奈。

    不觉里,三日晃眼即过。

    小石头正郁闷地坐在山洞里,独自面对炉火熊熊的炼丹炉。

    呆望着明明烁烁,曲曲歪歪的粉红色火焰,想起师傅元虚临出洞前的话语:“徒儿,此炉丹药的原料,乃为师足足耗费了三十年光阴,走遍大江南北,行尽雪山沙漠,方采摘完全。是以,此炉丹药的重要性,当是不言而喻。稍倾,你在看炉之时,切不可大意麻痹。”

    那会,小石头憨笑而应。只是问了一句:“师傅,那多久才算好呢?”

    元虚呵呵笑道:“很快的,很快的……只要炉火深紫,丹药即成。呵呵……”敷衍了几个字,便笑着走出山洞。而素无炼丹经验的小石头,却非常相信师傅的话语,自师傅离开,他便始终未闭一眼,更没丝毫走神。殊不知,元虚口中的很快,对于寻常人来说,简直是两个不同概念。

    三天来,炉火从浅红变成深红,花了两天时间;从深红再变成现今的粉红,却是今日早上,刚刚发生的事。原道深红之后,炉火即会变成深紫,不曾想,偏是成了粉红。如此一来,小石头不免错愕,心想,也不知粉红之后,炉火究竟会是怎样的颜色?反正照常理,想粉红之色骤变成深紫色,似乎难度极高。依此推理,要待这炉丹药完全炼成,起码要半月左右。

    想着半月与很快之间的差异,小石头几要晕厥。心道,医学理论,普通人七日不吃必死。而我此刻,非但没地吃,更没地喝。且又需要半月之久。怕是等师傅进洞后,第一眼瞧到的就是我的瘪瘪的尸身。

    想到这里,不禁唉声长叹……念叨自己当真是苦命之人。好不易寻个师傅,如今看来,仿佛有些糊涂……却只顾喝茶。而且,最可恨的是临走前,居然用甚古怪东西,封闭住了洞口。现今,自己是死活都要守炉,反正决没出去的份。

    正自怨自艾际,猛想起师傅的老友希夷老者临走前,传授的一段口诀。说是让自己排遣无聊时所用,乃清心宁神之法。

    他此刻恢复前世记忆,囿于前世的医生职业,是而对人身经脉地认识,虽无古人那般精通,但也算得熟矜。想起现代电视里,那些瑜珈大师自埋土中,不吃不喝大半月后,非但未死,且出土后,尤有余力自行爬将出坑。心想,罢了,罢了,由得焦躁难当,总想着如何死得难看,毋宁练上一练。不定这段口诀,有着瑜珈的功效。若真是这样,自己也不致会饿死了。

    又想,炼丹所费时日,师傅定然知晓,他没跟我说,想必是一种考验。希夷老者传我口诀,如今想想,势也全在师傅意料之中。当日二皇子府眼见元虚神妙无方的轻功身法,他心中就对这位师傅,充满了仰不可及的崇拜情绪。即便现今落到将会活活饿死的窘境,对元虚依旧是信心十足。

    既想到修炼,索性盘膝而坐,心中默念口诀。双手互拢,眼目半阖,澄心守真。照着口诀所指,吐纳导引。

    洞外,光线渐暗,显然又是一天过去。

    洞内的小石头坐得如佛陀跌迦,稳若泰山。

    渐渐,觉得自己体内似乎不平静起来。一阴一阳两道真息,阴息,起泥丸,出百会,经人中,过咽喉,直达檀中;另一道深植下盘的炙热刀息,从丹田潺潺流出,徐徐暖遍两腿经脉,在涌泉穴稍一停伫,即开始缓缓而返,在下阴交汇,合成一股;最终,也流至檀中。

    其时,小石头骇恐无比,只当两道阴阳不相融的内家真息,一旦在檀中会合,势是一番剧烈异常,你死我活的残酷争斗。孰知,情势大谬,与他原先料想,截然相反。一阴一阳两道真息,非但很是客气地聚会于檀中,且古怪的,即便偶尔碰触,也很是有惊无险地再次分开,连个小小火花,也未见着。

    正庆幸际,异事又现。

    阴阳真息开始有条不紊地互相融合。

    前数日,他偶悟大道,天地灵力平衡于檀中一穴,以致骤现能量虚构的太极八卦图。后囿元虚真人阻扰,大道中断,可太极八卦图却未消逝,反而深隽于檀中穴,把此穴也改造成了太极旋涡形。是以,虚形的太极八卦,在他体内,偏偏成了实体的太极八卦。

    这当儿,属阳卦的四条悬臂,缓缓地吸收着焚阳刀息,而属阴卦的四条悬臂,却吸收着修罗阴罡。两股本该水火不容的真息,此刻出奇的团结,没有原先半点的狂暴和悖张,如两群乖巧柔顺的小孩儿排着队,想进游乐场玩耍。

    与此同时,自大道被扰,始终干瘪欲枯的檀中穴,却倏然焕发出柔和异常的淡淡光晕,伊始,朦朦胧胧,如迷雾中的暗灯,但随着它周遭的八条悬臂,缓缓转动,光晕愈渐烁亮。

    种种变化,清晰的在小石头脑海里浮现。仿若亲眼所见,又宛如亲身参与。若说目下的檀中穴如同一只茶蛊,那么阴阳两股真息,便如两道冷水和热水,同时灌注到一只茶蛊里。而且这只茶蛊仍不甚安分,不停地旋转和晃动。

    打坐前,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是而,固然此刻情势诡谲难当,小石头依旧不急不燥。冷眼旁观着自己体内惊天动地的变化。殊不知,这般心态,恰恰契合了修道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的至理名言。

    便在这会,檀中穴似乎渐渐地消失,且是无影无踪地消失。替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发着璀璨光芒,旁绕无限氤氲的太极旋涡。心神看去,犹如在体内骤然多了一团星云,美丽无比。原本各自有着山头和地盘的两道阴阳真息,刻下仿佛已把这里当做了新家。进进出出,冲冲回回,即便循环至丹田和泥丸,它们也至多稍伫脚步,不多停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