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朱棣把村社合作提了出来。 农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在这个时代,饿不死吃不饱就是最大极限了,想过的再好些,很难! 比如,单独的农户,家底太薄,没办法囤积粮食,只能早早贱卖,农民的主要财富来源是粮食,粮食却赚不到钱。 同时,人力资源也有巨大的浪费。 同样一个女人,刨地和织布。 生产产出价值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但以家庭为单位的单打独斗,没办法充分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有效使用。 人力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到最大! 公司要优化人力。 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事组织中,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更是极致。 土地入股、大牲畜入股、织机等生产工具入股…… 朱棣口中,一个个提议,把乡亲们惊的目瞪口呆。 朱棣担心乡亲们听不明白,讲述同时,拿着一根树枝,在雨后变得松软的院中画着图,给大家示意。 给一群没有一点知识的乡亲,讲清这件事。 其实很困难。 索性,朱棣不缺耐心。 好半天功夫。 朱棣才停下来,看着叔伯婶子,笑着询问:“大家听清楚了吗?” 八叔点点头,“听懂了,四郎的意思是,土地入股合在一起,咱们大老爷们儿一起伺候土地。” “这样所有的产出,就不存在品质的优劣了。” “可四郎,大家一起干活,如何保证所有人都认真干活呢?” 朱棣笑着冲八叔竖起了大拇指。 团体合作,总是容易出现摸鱼的。 “首先,合作后形成的村社,不是我一个人的,也不是在座叔伯任何一家人的,是大家的。” “在这个集体中,没有东家和店小二之分,大家都是这个集体的东家!” “东家给自己干活,不可能不认真吧?” 众人全都笑了。 朱棣继续说道:“当然,单单所有人是东家还不行,还要有其他激励。” “在这个村社团体中,所有产出都是村社的,这部分利益,要分为三部分进行分配。” “其中一部分,当做酬劳发放,保证大家日常生活。” “一部分要经过全体村民同意,留下来,用来投入购买耕牛、织机、鸡鸭猪之类,扩大生产。” “还有一部分,要根据各家的占股比例,每年进行分红。” “我们在酬劳部分,设立一个基本保障制度,以及一个激励制度。” “基本保障,就是定一个基本酬劳,这个基本酬劳,就按照咱们各家现在的平均生活水平定。” “这个水平只能保证,大家像现在,日子勉强过的下去。这部分钱粮,会在每年年初,一次性发放给大家。” “激励制度,则是根据分配任务,完成的好坏,设立不同的奖赏标准,完成越好,奖赏越高。” “这部分钱粮,按月发放,大家平日里,生活差距,就会被这部分钱粮反映出来。” “每年年底分红,同时年底决定,要留下多少钱粮,购买耕牛、织机这些东西,用于扩大生产。” …… 说完后,朱棣看着众人,好一会儿,又开口,“各位叔伯婶子,这是我能想到,帮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最好办法。” “合作后,咱们男人专注伺候庄稼,干这些重体力活。” “女人则分配出来,擅长织布的织布,擅长养猪养鸡的……” “这样粮食生产不耽误,我们还有额外的织布、养殖收入。” 单独的家庭,织布就是满足自家需求,养鸡养鸭养猪也就是生活的一种补贴,根本无法形成规模。 人力浪费十分严重。 “婶子们专做织布,我相信,布的品质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土布,也能卖出去,甚至卖上一个不错的价格。” “同时,咱们集中采购农具、盐巴之类,也能用更便宜的价格拿到。” “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粮食,设置一个属于全村的义仓,每年只要很少一部分,积累储存起来就行。” “遇到大旱、洪涝灾害,颗粒无收时,就可以打开义仓,让全体村民渡过难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