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闻言,徐妙云羞红了俏脸,忙四下观察,确定没人后,羞赧道:“不许提昨夜!” 哈哈…… 朱棣爽朗大笑。 …… 学堂。 昨天已经通知了,数术教学暂时告一段落。 所以今天只有孩子们来上课。 在两人抵达后,孩子们整整齐齐,起身躬身问候:“师傅、师娘早。” “早!” 朱棣笑着应道。 这群皮猴子,也不知家里人教的,还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凡是他和妙云一起的时候,问候不称呼先生。 而是称呼师傅、师娘。 估计,多半是叔伯婶子们教的。 朱棣把提着的包袱放在桌子上,“接下来,虽然不学数术了,但你们也不能放松。” “明年春季,我和你们师娘,就要带着你们去江宁县参加童生考试。” “考试,就要有一手好的毛笔字。” …… “我们这一个月,给你们做了毛笔。” “接下来,数术课时间,徐先生会带着伱们,去村里的荷塘边,教你们在荷叶上,练习书法。” 闻言,所有孩子,全都齐齐抬头,眼睛亮晶晶看着。 看的出来,这些猴孩子都期盼着,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毛笔。 读书人。 怎么能,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毛笔?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弱弱询问:“师傅,我们女孩子不能参加童生考试,师傅、师娘给我们做毛笔了吗?” 朱棣看着小姑娘。 这是春妮的妹妹,原名二妮。 读书后,妙云给取了个大名:苏春晓。 “春晓,你们所有人都有。”徐妙云笑着回答。 其他小姑娘听闻,顿时满脸笑容。 朱棣打开包裹。 露出一个个原木色的长方形盒子。 每个盒子上,都刻着,赠某某。 朱棣拿起一个盒子,笑着喊道:“杨东旭!” 杨八叔家六娃,其实就是老大。 杨旭是孩子们中,年纪最大的,十二岁了。 抿着唇,努力控制着心中激动,从后面走来,躬身行弟子礼,“师傅。” 朱棣笑着把笔盒放在杨旭手中,拍着肩膀说道:“你都十二了,按照村里的习俗,你爹娘要给你张罗说门亲事了。” “好好努力,争取明年春季考个童生。” “到时候,说媳妇都容易的多。” 大小伙子,脸微红,点点头,眼巴巴盯着笔盒。 “咱们学堂虽然讲规矩,但没那么多规矩,打开看看,喜不喜欢。”朱棣读懂杨旭眼中的迫不及待后,笑着说。 笑着点点头,杨旭小心翼翼打开盒子。 “杨旭哥让我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