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理论精髓 辉映日月-《百感小集》
第(2/3)页
(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提出了“三步走”,实行“台阶式”发展变化战略。允许部分先富,逐步共同富裕。
(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是领导核心,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九)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构想于解决香港、台湾、澳门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上述九条内容的一一列出,目的是让大家逐条地审视邓老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可见条条内涵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由此可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老理论的精髓。
其二,邓老理论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它的依据也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老理论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时代的产物。
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新技术革命浪潮也使当代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邓老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并对之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他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diǎn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邓老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他阅历了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目睹了它的胜利与挫折,特别是吸取了十年特殊时期的教训。特殊时期后,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亚洲的”四小龙“已经崛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已经衰败,这一切使邓老思想和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两大变革,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如此丰富的生动的实践为邓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邓老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首次系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九九二年春,邓老南巡时,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从邓老理论形成的依据和过程中可见,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会产生邓老理论,而其理论也必然反映这一客观现实规律。邓老本人也是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否则,也写不出来这样科学性的理论。这样的依据,这样的精神,写出来的也必然是这样的内涵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其三,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巨大作用上看,它也是邓老理论的精髓。
特殊时期后,在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邓老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出搞现代化建设也要依靠实事求是,而在当时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克服党内的思想僵化状态。正是邓老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提出了这一思想路线,才驱散了弥漫在亿万中国人民头上的迷雾,为徘徊惶惑的中国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前进之路,从此,中国跟上了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走了自己改革开放的道路。
全面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为全面改革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本本上找不到,我们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失败了,社会主义体制也解体了,朝鲜呢,社会主义模式为苏联的一套,虽未解体,但落后不发达,欧美呢,制度多与我国不同。只有邓老理论精髓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我们就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