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远东局势-《帝国海权》


    第(2/3)页

    在海靖的联协下,各国公使纷纷表示,清国内政各国不便干预,但是各国不愿看到清国政局发生震荡。任何导致出现政局不稳的情况各国都不会坐视不理。

    海靖甚至暗示清政府,如若清国发生变动。德国愿意从菲律宾抽调军队协助清朝政府稳定局势,这已经算是对慈禧太后最直接的支持了。

    而此时英、法、俄、意、美5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如果德国人做出行动,此时在巴黎还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判的他们不可能没有什么表示,因此各国联手基本上几成定局。

    在这种情况下清国反对势力就只有两个选择,一、老老实实的接受现实;二发动兵变。然后和各列强开战。

    好歹这些人还没和慈禧一样胆子大到敢发出《对万国宣战诏书》,因此只能屈辱的接受这个现实。

    于是光绪皇帝于1900年5月15日退位,大阿哥溥儁登基,改元保庆,即保庆皇帝。载漪终于心想事成。

    作为对德国的答谢,德国获得了可以自由修建铁路,开采矿产的特权,德国此时在山东所拥有的权力更甚于历史上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之后。德国还向清政府提出,菲律宾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希望可以从菲律宾引进华工,由清政府进行排遣,此事也得到了载漪的应允。

    不仅如此,载漪还向慈禧建议,新政之中亦有强军之策,加强水师、编练新军之重任不若皆交于友邦。

    慈禧恩准,随后载漪于德国达成协议,订造海圻级小型战列舰同型舰2艘,1889型远洋鱼雷艇4艘。德国人也投桃报李,半卖半送的以超低价又交付8艘现役的1885型大型鱼雷艇给北洋水师。

    此外,新编陆军也全权交给德**事顾问,定武军完全按照德国陆军满员师编制进行扩军至1.6万人,此外再新编5个师,6个师完全按照德国标准进行训练指挥,武器装备也全为德制。这6个师按照清政府的叫法被称为6镇,部署于京、津、鲁地区,即北洋六镇的雏形。

    如此一来,七国联军侵华并没有发生,德国从中获利最大,俄国则失去了侵吞整个东三省的机会成为了各国中最失落的一个。

    而义和团,这个喊着扶清灭洋口号的激进爱国运动,在清军的全力绞杀下很快覆灭。远东局势很快又恢复平静,而清国政局则在老佛爷的垂帘听政之下逐渐稳定。

    清政府因为躲过一场大灾难,没有像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不过却没有因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因为废立之事而表示不满的势力虽然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但是背地里却颇有怨言。

    而各省督抚之中假借维新变法之名扩充自身实力,对清政府阳奉阴违的大有人在,因此清政府所面临的局面并不比历史上好上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