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应天府皇宫里的暖气-《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第(2/3)页

    “规定”二字,还这是他跟着官兵学的新词,用在这里,他觉得很合适。

    而听到他这样说,其他人也都有一种“刘老大果然变得不一样了!”的感觉。

    外村人不算,这也让丰收村的人都很高兴。

    他们这个村子有着很多姓氏,不是一个大姓组成的村子,像是隔壁小陈村,陈就是大姓,但他们丰收村,则是上一代逃难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新村子。

    因为刘老大带来的好消息,倒是让这个本来凝聚力不那么强的村子,也生出了一丝同仇敌忾来。

    甚至有人开口说道:“大树都说了,不管外村的人,咱们丰收村有着好几百号人,到时候要是收人收得多,肯定名额就满了,哪里还能管外人?”

    “就是!这是咱丰收村的大事,回去了谁都不许乱说啊!要是乱说,让咱们村的这件大好事出了变故,我这个村长饶不了他!”

    村长也在人群中,并且发了言。

    等到人走了,村长也来到了刘老大的跟前,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没想到你这孩子带回来这么好的消息,果然是长大了啊,能担事了!”

    对于在村子里一向是存在感不高的刘老实一家来说,能被村长这样感慨着夸赞,实在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

    与此同时,在河南的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事。

    朱英打算再招收一千余人,不仅是做工,更打算从老人跟新人里面筛选出一部分人,充当三个项目的长期工人。

    其他的人,但凡是做事认真的,他也没打算就这么放回去不管了,而是打算记录上名字跟籍贯,等到将来新的厂子建立了,可以让这些人优先入厂。

    洛阳不夜城的工期并不算长,毕竟除了修改一些建筑,进行一些改建之外,大的基本盘是不动的。

    建筑改建,也是为了迁就电线的铺设。

    制造电线,这其实也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还是那个问题,这个时代的科技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各种原材料匮乏,想要做一些东西,就算是有了构思,但材料上缺失,却会让灵感在拖延中流失。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朱英打算在河南郑州,再建立一个科技研究中心。

    这个研究中心,严格来说,算是第四个项目了。

    区别于贸易交流中心、迷宫以及不夜城的高调建设,科技研究中心的建设是十分低调的,基本上,在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是开始盖房子了。

    连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到,赶在十一月中旬之前,科技研究中心彻底建成,并且可以在散气之后,在开春的时候正式入住。
    第(2/3)页